西藏林芝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及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qiu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以引起肝脏损害,并可以持续慢性感染,HBV长期慢性感染会造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失代偿性终末期肝病,从而导致死亡,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早期研究认为其属于HBV高流行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HBV流行病学以及分子特征研究较少。为了解西藏自治区慢性乙型肝炎等重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HBV的分子流行病学现状及特征,本研究于2012年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西藏林芝地区全年龄人群慢性乙型性肝炎等重要传染病尤其是HBV感染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评价该地区慢乙肝防治效果,并为其进一步制定预防和控制慢乙肝流行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在西藏林芝地区常住人口中采集到1945份血清样本,其中在1892份有效样本中,共检测出256份样本为HBsAg阳性,阳性率为13.49%;1413份样本为Anti-HBc阳性,阳性率为74.37%。调查人群中男性HBsAg阳性率、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13.89%、73.63%,女性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3.19%、75.05%均无显著差异(x2=0.201,p=0.654;x2=0.499,p=0.480)。对比1992年和2006年开展的全国范围的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西藏地区的HBsAg携带率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速度远不及中国其他地区。本研究显示,西藏林芝地区目前仍为HBV高流行区。自2003年西藏地区普及乙肝疫苗免疫以来,小于10岁儿童HBsAg阳性率5.71%,显著低于大于10岁人群。政府应采取扩大免疫人群等防治措施来控制乙肝流行。  为研究我国西藏林芝地区慢乙肝感染者HBV基因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从256份HBsAg阳性的样本中,选取HBV DNA定量大于105copies/mL的样本,进行全长序列的调取、测序,共得到73株HBV全长序列,与GeneBank中的HBV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得到C型为5株,C/D重组型为68株,根据重组的区域不同又可分为CD1型(在700 bp左右处重组)和CD2型(在1500 bp左右处重组)。在C/D重组的序列中,CD1和CD2两组比较: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A1762T/G1764A的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747),前C区A1896的突变在两基因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585)。本研究结果显示西藏林芝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主要为CD1和CD2重组型并了解了基因突变的基本情况,为制定针对该地区的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策略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另外,由于HBV基因组各开放读码框高度重叠,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地区HBV的病毒学特征,需要构建包含1.1倍以上的HBV基因组的质粒,以实现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复制。传统构建HBV1.1倍体复制子的克隆方法涉及多步DNA酶切/连接,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新型克隆技术GibsonAssembly快速构建HBV1.1倍体复制子质粒的新方法,在获得HBV基因组DNA后仅需一步体外装配操作即可完成。利用该技术,成功从4份HBV感染者标本中获得HBV1.1倍体复制子,并通过瞬时转染Huh7细胞,证明其能够支持HBV的体外复制。本研究为从临床标本中快速获得HBV复制子克隆以研究病毒表型功能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新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慢乙肝感染的流行情况并研究了HBV感染的分子特征,为深入了解西藏地区HBV感染并为其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发展了一种新型构建HBV1.1倍体的方法,为临床标本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1.宋代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这是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请用描写性的文字,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意境,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2.2012年新生开学之际,西南民族大学迎接新生横幅“可做高富帅,亦喜白富美,但须有颗感恩心;或许貌不扬,尚处贫困境,不妨成为高尚人”引发网络热议,从文学角度简要评析它的构思创意。  3.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
简要分析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响应及增敏原理 ,采用特殊耐高温有机聚合物对光纤光栅进行温度增敏封装 ,并通过改进光纤光栅的聚合物封装固化工艺 ,使用某种有机硅导热胶减小有机聚合物与套管材料的粘合度 ,消除了封装过程中由于聚合物材料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光纤光栅反射谱啁啾化 ,实现 2 0~ 180℃范围内光纤光栅传感器对温度高灵敏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物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响应灵敏度在 2 0~
本文主要对四吡咯化合物的光动力灭蝇活性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四吡咯化合物是一类良好的光敏剂。不同浓度的四吡咯化合物对果腹果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光活化杀虫活性,对环境友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跖的肿胀也有明显的减轻作用,且效应随化合物浓度的提高、光照时间的延长、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和光敏剂是光动力效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