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分析近6年就诊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新发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特点,为T1DM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共计184例首次发病的T1DM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临床资料。按年龄进行分组:0-4岁、5-9岁、10-14岁组。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1)年龄、性别、地区分布:本研究共184例患儿,2018年的病例数是2013年的1.6倍。男92例,女92例,男:女=1:1。发病年龄范围2月-13岁7月,平均年龄7.15±3.53岁,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城镇地区90例,农村地区94例,城镇:农村=0.96:1,南昌、宜春、抚州三地区占59%。(2)家族史、喂养史、胎次:糖尿病阳性家族史33例(17.9%)。母乳喂养46.2%;人工喂养42.9%;混合喂养10.9%。家庭中第1个小孩53.3%;家庭中的第2个小孩34.8%。(3)出生、就诊月份分布:1、8、5月出生人数最多,10月出生人数最少,不呈季节性分布。3、11、1月就诊人数最多,6月就诊人数最少。总体呈冬春季节分布为主112例(60.8%)。5-9岁组与总体分布相似,冬春季节53例(65.55%);0-4岁组,呈春夏季节分布为主30例(60.2%);10-14岁组趋于直线,不呈明显季节分布。(4)各年龄组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城镇、人工喂养、家庭中出生顺序、就诊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母乳喂养方面存在差异,0-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分别为28.3%、53.1%、5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室资料:(1)胰岛功能系列:胰岛素(insulin,INS)降低86例(47%);C肽降低139例(76%),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阳性率32%;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y,IAA)阳性率16%。各年龄组GADA、IA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甲状腺功能系列: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lamine,FT3)降低71例(39%);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下降45例(2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下降42例(2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ATG-Ab)阳性率17%;TSH受体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TR-Ab)阳性率9%;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阳性率19%。各年龄组ATG-Ab、TR-Ab、TM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脂系列: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升高24例(14%);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升高106例(61%);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AA)升高124例(7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下降18例(10%);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19例(10%)。(4)各年龄组实验室资料比较:GADA、IAA、ATG-Ab、TR-Ab、TMA、TG、LDL、FF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p H、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FT4、TSH、INS、C肽、血糖、TC、HDL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比较:WBC:0-4岁>5-9岁;p H:5-9岁组>0-4岁组;Hb A1C:10-14岁>5-9岁>0-4岁;INS:10-14岁组>5-9岁组;C肽:10-14岁>5-9岁、10-14岁组>0-4岁组;FT4:5-9组>0-4组;TSH:10-14组>0-4组;血糖:0-4岁>5-9岁;TC:5-9岁>0-4岁;HDL:10-14岁>0-4岁;(5)相关性分析:重要指标结果:血糖与p H成负相关,r=-0.386,P<0.01;血糖与TG呈正相关,r=0.457,P<0.01;p H与FT3成正相关,r=0.693,P<0.01;p H与WBC呈负相关,r=-0.607,P<0.01。3.临床资料:(1)住院天数、病程、主诉:住院天数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组比较0-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平均病程37.87±57.18天,病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两组比较5-9岁组>0-4岁组。新发糖尿病患儿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多饮、多尿为最常见起病方式,共147例(80%)。在非糖尿病症状中,腹痛有50例(27%)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其次为呕吐28例(15%)、精神差19例(10%)。(2)诊断情况: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125例(68%);诊断糖尿病酮症(diabetic ketosis,DK)43例(23%);诊断T1DM 16例(9%),各年龄组0-4岁、5-9岁、10-14岁DKA发生率分别为75%、61%、72%,P=0.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0-4岁、5-9岁、10-14岁重度DKA发生率分别为40%、20%、39%,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误诊情况:184例患儿误诊7例,误诊率为3.8%,平均年龄4岁,p H平均值7.04;WBC平均值23.14×109/L;血糖平均值42.56mmol L;Hb A1C平均值8.6%。结论:1、婴幼儿组DKA和重度DKA发生率最高,WBC、血糖更高,C肽、p H更低,病程更短。起病迅猛,β细胞衰竭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2、尽管青春期组患儿C肽更高,但DKA和重度DKA发生率并不低,且Hb A1C更高,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3、WBC与p H呈负相关,在WBC升高但又未发现感染灶时可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4、新发患儿无性别差异,发病高峰年龄段在5-9岁。5、新发患儿多以DKA起病,冬春季节发病为主。6、2018年的新发人数是6年前的1.6倍,呈递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