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东莞从传统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城发展成以制造业、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城市,农业产业份额已经甚为微小:2015年农业总产值33.15亿元,农业增加值为20.63亿元,占东莞GDP的0.33%。然而,作为一个拥有190多万户籍人口,590多个行政村、92万多农村户籍人口,5.7万农业从业人员的地级市,东莞不可能没有农业。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东莞市出台《关于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办法)》等相关文件,在财政扶持、设施农用地倾斜、市场培育等方面为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形态休闲化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及目标,旨在通过创建一批休闲农业项目、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开辟农业旅游线路,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以外的生活、生态、科普功能,助力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经过几年发展,东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休闲农业项目功能逐渐丰富,产业不断壮大,产值不断提高。但由于东莞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土地政策尤其是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日益收紧,东莞休闲农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要实现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东莞市要不断优化现行政策措施,积极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个突破口。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公共政策管理等理论,从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特征、功能及研究理论入手,通过举例、对比、演绎等方式,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现状、趋势,阐述休闲农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剖析东莞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挑战,归纳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我国台湾及大陆部分发达城市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扶持、实施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提出如何优化东莞休闲农业发展现行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探索东莞休闲农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