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生物解毒工艺及解毒动力学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渣是生产金属铬和铬盐所产生的废渣,因其含有超量水溶性Cr(VI)而具有强烈毒性。全国各地铬盐厂排放的铬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铬渣的处理历来被认为是铬化工行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虽然我国和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在铬渣的治理和资源化方面曾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是至今仍未找到一种真正经济、有效、实用的处理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铬渣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探索一种治理铬渣的新方法,达到减少铬渣污染的目的,本课题进行了用微生物直接解毒铬渣的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解毒微生物的驯化、分离及鉴别。从铬渣中分离、驯化获得对Cr(VI)有较强解毒能力的混合菌。混合菌含有长杆、球状和短杆三种菌株,分别编号为I、II、III号菌。三种菌株中,I号菌的数量最多,为革兰氏阴性菌,II号和III号菌数量少,且均为革兰氏阳性菌。2)最佳解毒条件和解毒机理研究。用单菌和混合菌进行铬渣解毒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铬渣中Cr(VI)的溶出,且单菌的解毒效果远不及混合菌。通过测定混合菌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在2~18小时内为指数期,18小时后进入稳定期。选取温度、pH、摇床转速为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正交实验的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用该混合菌解毒铬渣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 7.00,摇床转速150rpm。温度对菌体生长和解毒效果影响最大,pH值和摇床转速的影响较小。比较解毒前后pH值,发现混合菌在碱性条件下能良好生长,且在生长过程中产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养基pH值。通过混合菌解毒机理的初步研究,证明解毒并非单纯的生物吸附作用。3)菌种解毒实验及动力学研究。在混合菌最佳解毒条件下进行铬渣解毒实验,改变铬渣加入量,从30g/L、40g/L到50g/L,培养72h。对照混合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发现Cr(VI)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微生物生长的指数期,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液相中的Cr(VI)浓度保持很低,渣相中的Cr(VI)不断溶出并迁移到微生物中。不同铬渣加入量的解毒效果差别不是很明显,30℃,pH = 7.00,150rpm培养72h,30g/L加渣量Cr(VI)的去除率为80%,40g/L为75%,50g/L为72%。这说明,在微生物耐受范围内,解毒主要受铬渣中Cr(VI)溶出的限制。从培养液中Cr(VI)去除情况来看,在微生物稳定期前溶出的Cr(VI)都能有效去除。混合菌的比生长速率μ的平均值为1.1573h-1,很接近不加铬渣时的μ值。这说明,混合菌的生长几乎不受培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很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尤其是在雨季、大风天气里,低压配电线路极容易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本文围绕单相接地故障的原因、危害、预防办法、维修办法和检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单相接地故障;低压配电系统;导线  随着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方式发生变化,变成了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三线”,改变的不仅是供电方式,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提高了其安全性,保证了
根据卫星双向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该时间同步方法在地心惯性系中精确到卫星和地面站速度的二次幂以及加速度的一次幂的计算模型,并以GEO卫星和GPS卫星为例,分
房产测量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产权登记。作为不动产的房屋相对于动产来说,由于大宗性、不可移动性及与土地的关联性决定了其空间形态界定的复杂性。《房产测量规范》没有提出
支持起诉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扶助弱势当事人走进法院、接近司法。检察机关是支持诉讼最重要的主体。然而,由于立法的简陋和欠缺,以及重视程度不够,
介绍了光导纤维的定义,分类和其传光的基本原理,简单比较了无机光导纤维和有机光导纤维的性能及特点。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间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浸透相互融合。中国家纺行业在技术、设计、管理、营销模式、品牌等方面的创新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协会组织、企业加强多边、双
钟琴教授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是导致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病因,辨证多根据虚实及病邪特点,将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分为肝肾亏虚型、
如何完善民事再审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民事再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影响民事再审制度司法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转变再审司法理念、明确并细
“辟谷”,是气功大师们常玩的一招,十天半月,以至一年半载不吃饭,以此证明自己与常人的不同,是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真是假,迄今没有严格的科学论证,但却把众多的普通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