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日趋严峻。从国外环境来看,美元加息导致全球资本洗牌重构,右翼民粹主义盛行使得全球金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环境来看,由于国企改革滞后,僵尸企业成堆,实体经济回报率日益低下,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进行杠杆配置,形成资金空转,金融的自由化导致金融体系脆弱性凸显,因此金融“去杠杆化”迫在眉睫,而作为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其“去杠杆化”问题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杠杆化水平、杠杆化方式以及“去杠杆化”成效三方面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去杠杆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衡量杠杆化水平的指标均符合目前监管要求,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表内资产增速、表外理财扩张及同业业务“创新”的方式规避监管造成杠杆化程度高企,不过随着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商业银行“去杠杆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去杠杆化”的影响,简要介绍了目前宏观审慎监管的现状,并通过资本类宏观审慎工具和流动性宏观审慎工具的传导机制来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去杠杆化”影响,从而得出宏观审慎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去杠杆化”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吸收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公众信心,同时加强了股东对管理层的约束性;另一方面,资本监管会抑制金融创新以及增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问题,以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不利于商业银行“去杠杆化”。最后,本文通过门限效应检验和回归分析验证上述影响,并从监管层面和银行自身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动态柔性地设计监管指标、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扩宽资本补充渠道,合理开展金融创新以及转变经营发展模式,推动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