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计算参数在白内障术后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IOL计算参数在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动态变化,获得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时段。   2.研究白内障术后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白到白之间相关性,指导临床,提高人工晶体度数的预测准确度。   3.观察两种类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变化,评价两种类型后房型人工晶体的轴向稳定性。   方法:   1.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   2.依据入选标准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的患者147人(147眼),术后随访半年。IOL-Master获取术前1天、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IOL计算参数: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白到白测量值,观察各参数在不同时间变化及其相关性。   3.根据患者选择晶体种类分为一片式折叠人工晶体组和三片式折叠人工晶体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段前房深度变化,评价两种人工晶体的轴向稳定性。   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两种方法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人工晶体术后前方深度变化。   结果:   1.术后眼轴均较术前变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眼轴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   2.术前1天、术后1天、1周前房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余术后各时间点检查结果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1天时,角膜散光较术前变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1月、3月、6月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4.手术前、后各时期白到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值与眼轴长度正相关(r=0.866,P=0.001)、与平均角膜屈光力正相关(r=0.946,P=0.001)、与白到白负相关(r=-0.946,P=0.001);   6.术后1月三片式人工晶体较一片式人工晶体前房深度加深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两组前房深度基本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IOL植入术后1月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前房深度趋于稳定。   2.术后屈光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眼球总体表现在术后1月时各参数稳定,视力开始稳定,因此,建议配镜时间至少为1月。   3.中央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平均角膜屈光力正相关、与白到白负相关。   4.一片式人工晶体较三片式人工晶体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更稳定、有利于早期验光配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