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标识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社会节能减排目标,进而实现环境恢复性保护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当前在生产阶段推进节能技术的研发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在消费领域推广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在全社会推广节能生活方式不能只是短期的社会行为,而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全社会普遍接受绿色能源消费理念。现代社会生活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用法律的形式将制度创新的结果固定化,从而为社会生活提供行动指南,规范社会主体的社会生活行为。法律的规范化在节能减排领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研究能效标识法律制度,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关注国家在节能领域实施的新举措,针对当前在节能减排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希冀通过法律制度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形成能效标识法律制度体系,从而为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性保护奠定基础。文章从能效标识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深入阐述能效标识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能效标识的法律制度支撑,环境知情权的设定可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对环境的知情权,也应该上升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外部性理论可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能效标识制度不但可以充分反映碳的排放情况,同时可以引导绿色消费理念,推进节能减排改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时期,但是在主要发达国家都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损害事件,并产生了及其惨重的后果,导致生命财产巨大浪费。人们开始思索人类的发展方式是否存在问题,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探索发展模式的新形式。在制度创新上也出现了众多能效标识方面的法律制度,并逐渐形成了各国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法律制度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单位GDP下降17%的节能减排目标。由此不难推断出我国能源法律法规还不不完善,与现实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制度设计并不完全合理,缺乏统一的能源法体系,针对上述问题,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完善我国能效标识体系,构建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公民参与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国家节能资金奖励制度,节能指标交易制度适用范围,推进我国能效标识法律制度的完善。最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性保护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是大势所趋。无数语文教师和教研人员为之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理想与现实,理念与实际总是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距离,因此,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入反思,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一、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变革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当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沟通环境,形成了一个网络语境。而在网络语境中,存在着言语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不清等问题。在这种网络语境的道德失范情况下,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养分,从“慎独”的自律精神通过慎思、慎言以及慎行三个步骤来着手解决。  【关键词】慎独 网络语镜 构建  一、慎独的内涵解读  慎独是儒学的核心理念,是对一个人品性修养的的判定标准之一,是君子的精神境界。  慎
随着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但是居民随意丢弃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为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内在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能学、会学、乐学是自主学习的三重境界。能学: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习得知识;会学:学生在探索新知、实际应用、巩固练习中进行归纳、分析、联想、顿悟等思维活动习得知识;乐学: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希望的彼岸,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