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事业是现代福利事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平台型产品,如微信、微博、QQ等,为广大爱心网民与受助者之间搭建了桥梁。网络移动支付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捐赠成本,提升了网络捐赠效率,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驱动器。大学生捐赠是个体网络捐赠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慈善捐赠事业的后备军。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慈善组织掌握他们的捐赠特点,对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还能为大学生未来慈善意识的养成、责任心的培养做出贡献。捐赠意愿是个体做出捐赠行为的先决条件,本文选取江西省J大学的学生进行试验调查和问卷调查,探索共情、社会比较和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形成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有无捐赠经验和月可支配金额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2)共情对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影响显著;(3)社会比较通过共情为中介变量影响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1)捐赠意愿上,大学生的网络捐赠意愿普遍较高;(2)共情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捐赠意愿。在高社会比较和高共情情境下,大学生的捐赠金额、共情水平和社会比较倾向都高于其它情境。说明高共情和高社会比较情境能够引发大学生的同情心,会有效激发大学生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更多捐赠。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结论是共情对大学生的网络捐赠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社会比较通过共情为中介变量影响大学生网络捐赠意愿。最后,本研究从国家政策层面、网络平台层面、家庭学校教育层面及大学生个人层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慈善捐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国家应加强公益慈善法律建设与完善各方监管;(2)学校应注重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和共情能力的提升;(3)启动大学生的社会比较正向功能;(4)社工介入大学生慈善捐赠意愿的提升。
其他文献
煤粮复合区承担着国家粮食保障和矿产资源供给的重大职责,其存在集合了生态、生活、生产多种空间功能,是我国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区域,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粮食安
<正>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学生收获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高中数学学科是高中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成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重要选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并且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旅游新阶段。近年来,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开发潜能的朝阳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国务院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内蒙古紧紧抓住体育旅游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
对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
经济全球化给建筑安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经济数据分析,2019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同比上涨约为14.25%,工程建设行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