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词的研究一直倍受语言哲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关注,虽然人们从未因为多义词而影响交流,但是多义词在语义学领域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研究(主要指结构主义)侧重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区别,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没有把握多义词的全部和本质。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石,侧重发现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提供解读多义词的手段。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HEART一词的个案研究探讨多义词意义范畴的内部结构、拓展机制和意义构建的特点,旨在从本质上解释词汇多义现象的认知特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多义词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多义词是语义范畴,中心意义位于范畴的核心,是范畴的原型,其他义项分布在原型周围、以辐射和链接两种方式与中心意义相联系。各义项之间的联系遵循家族相似性原则。语义范畴的拓展机制为隐喻和转喻。就HEART一词而言,其中心意义为“心脏”,其他隐喻义项是通过在“人类”(HUMAN)这一概念域和其他概念域之间进行映射而构建的,转喻义项则是通过在“人类”(HUMAN)这一概念域的子域之间进行映射而构建的。文章最后对多义词意义范畴进行了跨文化研究,总结了多义词意义构建的特点。一方面,无论是何种语言,语义范畴都是凭借隐喻和转喻而拓展的,因此语义范畴具有认知共性。另一方面,虽然语义范畴的拓展机制相同,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角度不同,因此拓展意义的具体路径不同,导致语义范畴体现出文化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