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实验研究,初步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Th1/Th2细胞因子改变所致免疫偏离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增添基础资料,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用4周龄、8周龄、12周龄、16周龄SHR各6只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周龄、血压正常的Wister大鼠为实验对照。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标本,取胸腺和脾脏等称重,无菌操作制备脾细胞悬液,计数细胞后定量铺板进行细胞培养。主要采用ABC-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2、IL-4、IL-6等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用XTT法测定培养的脾细胞悬液中T细胞的增殖情况,初步探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Th1/Th2细胞因子改变所致免疫偏离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 结果:(1)各周龄SHR体重与同周龄Wister大鼠无明显差别,4周龄SHR血压略高于Wister大鼠,8周龄后SHR血压开始较Wister大鼠明显升高,达152~185mmHg。各周龄SHR的胸腺均大于Wister大鼠,尤其在8、12周龄时增大明显,到16周才开始萎缩;而Wister大鼠的胸腺则随着周龄的增加逐渐缩小,在12周时即已明显萎缩并呈现出灰黄色。SHR和Wister大鼠的脾脏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大,在4、8周龄时SHR脾脏的重量明显大于同龄Wister大鼠。(2)SHR组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6含量在4周龄时与Wister大鼠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8周SHR各组较同龄Wister鼠均有显著增加(P<0.05,P<0.01),且8周龄后IFN-γ、TNF-α、IL-2、IL-6有持续升高趋势。IFN-γ/IL-4比值随着SHR周龄和血压的持续升高呈增高趋势。(3)SHR各组的脾细胞在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的IL-2、IL-4含量的升高幅度在4周龄时与Wister大鼠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8周龄时高于Wister大鼠(P<0.05),而在12、16周低于同龄Wister大鼠;SHR各组的IL-6含量均略高于Wister大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则总体变化不大。(4)在SHR血压升高的初期,即8周龄时,T淋巴细胞受丝裂原PHA刺激后的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wister大鼠(P<0.05);但到12、16周,T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下降,其增殖活性随着周龄及血压的增高呈降低趋势。 结论:(1)SHR发病早期,胸腺和脾脏均有增大,提示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亢进;(2)在SHR年龄增长和血压持续升高过程中,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同龄Wister大鼠,提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素均介入高血压的发病;IFN-γ/IL-4的比值呈增高趋势,提示存在Th1/Th2细胞失衡,且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存在Th2向Th1型反应的免疫偏移;(3)SHR幼年时,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PHA刺激的转化/增殖活性较强,提示其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免疫易感性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血压的持续升高,T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降低,而血清IL-6水平却持续走高,提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的损害或紊乱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我站服务地区的甘谷等地的水地小麦,在灌浆以后往往易于倒伏,影响产量甚巨。为了测定冬小麦冬春灌水时间的迟早与次数的多少,对倒伏和产量的关系,以作栽培管理的佐证,乃进行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以下简称CRP)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Y形消化道重建术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检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Y形消化道重建术式(Y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