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话语模式及特点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研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除了课堂以外很少有机会使用英语。广义的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了外语的习得。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有一种研究方法是课堂过程研究。而课堂话语分析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话语分析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共同贡献,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教师的话语。课堂话语的研究有利于外语教师对教与学的深层理解。 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在东北大学六个一、二年级本科班的精读课中收集了大量的语料,借鉴Sinclair和Coulthard的课堂话语分析理论,描述性地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会话,并分别从其模式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应使用的课堂话语策略,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与发展。 第一章概述介绍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和现状、大学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二章从话语分析、课堂研究和课堂话语分析三个方面综述了前人对该领域的研究理论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前人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章为本文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及其对这些问题的预测与假设,介绍了语料的收集和转写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本文在语料分析和讨论中所借鉴的分析系统,即Sinclair和Coulthard的课堂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第四章为语料的分析和讨论。借鉴Sinclair和Coulthard的课堂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会话结构以教师-学生-教师(T-P-T)为主,教师引发-学生回答一教师反馈(I-R-F)的会话模式在各种会话模式中仍占较大的比例,详细分析了起始话步、回应话步和反馈话步的模式。并从中发现了课堂会话的特点:课堂活动围绕语言形式为主,对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练习占去了绝大部分课堂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老师的问题,没有任何小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占主动地位,绝对控制着话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英语。与此相反,学生话语中,绝大部分为单词、词语或短句。老师提问中要求的信息大都是不真实的,学生所给的信息也大多是可以预料的,这表明大部分的课堂交际是非真实的交际。 第五章着重阐述了该研究对教学的启示,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应使用的课堂话语策略,即教师多采用“参考式”提问,“助益性”反馈方式,多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意义的“协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和控制课堂等策略来促进课堂中师生话语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期待其他研究者对该领域做出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为制备新型高效去除甲醛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nO_2气凝胶,通过SEM、TEM、TGA、XPS和BET对RGO/MnO_2气凝胶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RGO/Mn
基于变分渐近均匀化理论框架建立表征线性黏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效蠕变响应和宏观应力-应变行为的细观力学模型。从线性黏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本构方程中构建能量泛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