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研究其早期动脉硬化血管内膜病变及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方法:选取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高血压伴糖尿病为研究组,共计159例。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对正常组与研究组进行颈部动脉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从颈总动脉起始部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颈外动脉(ECA)进行纵横切面扫查,观察血管内径、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膜厚度(BIMT),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并记录。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将研究组分为三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糖)组和健康对照组(无任何急慢性疾病),对各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1.二维超声影像特征1.1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壁表现典型三层回声,内膜-中等回声(由血管内膜及其与血管腔之间的反射界面组成),外膜-强回声,内外膜之间的中膜-低回声或等回声。颈动脉IMT值<1.0mm,分叉处<1.2mm。1.2高血压组91例患者中内膜增厚(厚度≥1.0mm)共19例22条血管;内膜厚(厚度≥1.5mm)并伴有斑块形成共34例60条血管。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3高糖组37例中内膜增厚9例11条血管;斑块形成19例25条血管。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高糖组患者CCA、ICA、ECA内膜-中层厚度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颈总动脉分叉处最为明显。2.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2.1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色彩充填丰富,血管中央色彩明亮,靠近血管壁呈暗红色。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五彩镶嵌血流,余均为层流。2.2高血压组及高糖组内膜增厚斑块块形成,血流在相应部位表现充盈缺损。3.频谱多普勒3.1对照组ECA为高阻型血流频谱,CCA、ICA为低阻型血流频谱,阻力指数ECA>CCA>ICA。3.2高血压组及高糖组CCA、ICA、ECA阻力指数均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组CCA、ICA及高糖组CCA、ICA、ECA的R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组斑块形成未引起管腔明显狭窄,狭窄段的血流速度增加,但不明显。4.内膜增厚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段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居多;早期动脉硬化除有内膜增厚外,部分动脉内膜不连续并回声增强。CCA表现弥漫性血管壁增厚,较少出现斑块。5.动脉硬化多为硬斑块和软斑,比例分别为31.96%、31.96%。其次为混合斑块,约为25.77%。扁平斑块较为少见,占斑块比例为10.31%。6.动脉粥样硬化早期,CCA、ICA、ECA的内径测量值,高血压组及高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7.本研究同时与心脏超声及眼动脉检查相结合,动脉硬化显示主动脉壁回声增强、运动幅度减低(≤8mm),重搏波消失。动脉硬化眼部血管表现视网膜动脉迂曲,反光增强。结论:1.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斑块形成是其典型标志。颈部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2.颈动脉超声检查确立动脉硬化早期诊断,掌握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态、大小、回声、数量及部位,提供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可作为评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对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在2型糖尿病(T2DM)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低剂量链脲霉素诱导T2DM模型;通过HE染色法检测
额敏县地处塔额盆地东部,冬暖夏凉,冬季有积雪覆盖,水浇地大部分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层肥沃的地带,是发展高产小麦的理想区域,特别是6~7月气温不高,为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形成大穗、增加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经济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着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健全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失衡、反馈机制缺乏等,并探究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农村公共
随着通信技术的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并不全面,多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自身所处宏观、行业环境、核心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与预期,并在组织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实时改进,最终满足
农民占中国总人口80%以上,是中国最为深厚的抗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抗日战争实质上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农民是抗日战争中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承
吉登斯面对传统福利国家的困境,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改革方向,试图超越左与右的福利国家模式,布莱尔政府以“第二代福利”的理念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第三条道路”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