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育空间进行,每一种教育空间都隐含了相应的教育理念,显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室空间作为教育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和最终目标,试图从教室空间的视角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探寻出教室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并据此提出教室空间优化对策。具体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研究缘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教室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追求。在厘清教室空间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现代教室空间形成的历史过程,分析了教室空间的基本意义属性,解读了学生发展对教室空间的功能需求,它不仅是学习生活空间,也是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玩学结合的活动空间以及个性成长的自我空间。第三部分在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描绘了当前教室空间的整体面貌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较之以往,目前教室空间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了,但教室空间形态、布局并未随着空间内物质条件的丰富而变得更加多样,在拥有先进、多元的教学设备条件下,物理性教室空间依然呈现出布局单一、标准统一、形态固化的表征,而社会性教室空间则透射出规训与控制化迹象。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教育的标准化与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模式的关联影响、教室空间布局功能预设中价值排序的偏差、学生立场的遗忘以及教室空间功能定位的过度简化。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当前教室空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给出的相关建议,提出了理想教室空间的建构应该基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