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的开放型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理论、政策、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超越系数与矿产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来分析预测中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形势;同时在对矿产资源需求分析预测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矿产资源需求分析预测,即通过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模式参数,来预测未来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形势。结果表明:我国许多矿产资源(特别是大宗、支柱性的矿产资源)非常短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旺盛增长,从而提出了中国应当实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的问题。其次,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一,通过探讨经济全球化与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在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及实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应当处理好的若干关系。第二,围绕我国矿产资源“引进来”,本文对吸引外商投资的软环境(矿业法律法规、矿业税赋、矿业融资、矿业审批制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融合博弈理论、寡头竞争模型、外商矿业投资及优惠政策的标准经济学模型,构建了矿业利用外资的博弈模型—“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对矿业优惠政策进行了研究;以铁矿石、石油为例,运用古典经济学供求曲线对我国矿产品贸易进口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如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矿产品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矿产资源“引进来”的制约因素、基本方式和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三,围绕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本文运用贝叶斯理论和国外60个典型矿床的发现规律对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进行了探讨;对购买国外矿山股权是选择新建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以跨国石油企业并购项目为例进行了模型分析;对“走出去”的可行性、制约因素、区域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本文以前面的分析研究为基础,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