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外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都有显著的意义。因此,做好旅游资料翻译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为一篇旅游文本型汉译英的实践报告,本文选取的为《龙虎山旅游日志》中的部分汉译英内容,重点选取了以名胜介绍为主题的文本,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分析旅游型文本汉译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纽马克依据语言功能将文本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笔者的翻译任务,属于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的结合。对于呼唤型文本,译者不仅要忠实原文,更要重视译语读者对于译文的感受,因此,译文应当尽量使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尽可能获得相同信息效果,而对于信息型文本,则是应当最大限度地促使译语读者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综上所述,两种文本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译语读者的旅游兴趣。由于中外语言的表达方式,语法体系存在差异,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在保证文本严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本实践报告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为切入点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两个问题:第一,具有旅游型语言特征的文本词汇的翻译;第二,翻译过程中中英信息的转化,以及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问题,尤其是道教文化。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个方面是如何处理原文本中那些华丽的词汇,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改变原文本中松散的句式结构。对于信息问题,本文通过转化和重构这两种方法来处理原文本中部分内容信息的翻译问题。对于文化问题,本文主要强调了原文本中中国文化要素的转移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的结论,首先,旅游文本具有呼唤型,表达型和信息型的功能,不同功能的侧重点不同,而原文本和目标文本在功能实现方式上存在着不同。其次本论文的理论依据,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更多地侧重于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和他们的文本分析,并且对于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和文化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本实践报告表明,掌握旅游型文本的文本特征及其词汇、句法和文化特点,并且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帮助下,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文本和原文本的目标相等,并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接受原文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