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效应的测度及差异性分析——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诸多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工资上涨己成为企业难以避免的问题。本文基于效率工资理论,从工资的双重特征即成本效应和收益效应出发,量化了工资的收益效应,并对工资双重效应进行了测度,构建了一种工资效应的决定因素模型。并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成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对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工资效应状况进行了估算,进而分析了工资效应的企业差异及行业差异性,为政策和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工资的收益效应即为工资通过增加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减少企业离职率等方式而带来企业利润增加的正效应;而工资的成本效应即为工资的上涨会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支出而导致利润下降的负效应。当收益效应大于成本效应时,企业具有正工资效应;而成本效应大于收益效应时,企业具有负工资效应。   工资效应的差异性可以分为企业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企业差异性是指通过对工资效应的测算而得出不同企业的工资效应大小,而表现出不同企业工资效应正负性的差异。工资效应的企业差异性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企业特征因素对工资效应的影响作用及路径;而行业差异性主要是指正工资效应的企业比例所表现出的行业差异。行业差异主要源于企业特征所表现出的行业差异,因此行业差异性能有效反映不同行业对于此次工资上涨的承受能力,进而为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易实现正工资效应。而劳动密集型主导的产业特征也决定了浙江省制造业中实现正工资效应的企业比例只达到30%;工资加速上涨的冲击下,只有少数行业因其资本密集度高而具有承受此次冲击的能力,多数行业均难以发挥工资的激励效应;技术的提升是解决此次成本上涨冲击的最有效方式,不仅能降低企业实现正工资效应的条件,同时能增加工资的激励作用。因当前制造业水平与实现正工资效应条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政策上我们应帮助难以承受冲击的行业度过难关,并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各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差异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房价的高低上,特别是住宅价格上。而
学位
中国和美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在两国贸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为中美贸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两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美国出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助力“三农”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两大威胁。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业保险的产生及推广对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农业大国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历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从20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由产业成长和产业间循环推动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