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体育大省,在1998年成立山东省网球队,至2010年,山东省17地市中部分体校先后成立了网球队,招收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体校中13名教练员和180名在训运动员及各地市18所业余网球俱乐部中的教练员和业余网球运动员进行调查,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运动员的学习及教练员的现状和运动员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17地市中只有8个地市成立了网球队,其中1999年、2007年和2009年各成立了1所,2003年成立了2所,2010年成立了3所地市体校网球队,全省体校网球队数量少,网球运动开展缓慢。地市体校中用于运动员训练的网球场地数量少,配有室内网球馆的地市更少,不能满足青少年网球训练的需求。2、山东省没有专业的网球学校。17地市中有18所业余网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没有统一管理,都是个人以盈利性为目的的进行大众化的网球培训班,这些俱乐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使培养、输送运动员和参加俱乐部联赛的功能,俱乐部教练员的任教资格和执教能力差距很大,俱乐部的业余网球运动员流动性频繁,训练周期短,造成经常更换教练员和重复训练的状况,总体上业余网球培训市场比较混乱。3、山东省青少年网球教练员的人数太少,年轻化,执教能力一般,学历较低,大部分教练员级别低,85%的教练员迫切参加岗位培训,69%的教练员对现工作岗位不满意,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训练中。4、山东省体校在训运动员人数少,男女运动员发展水平不平衡,有过短式网球训练经历的占在训运动员的五分之一。运动员大部分都较重视文化课学习而且运动员中打算将来凭借网球技术进入大学的人数高于打算进入职业网球队的人数。5、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并适合我省的选材机制;竞赛体制尚未形成,在比赛数量、级别及时间安排上还不够科学合理,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少,交流少,得不到锻炼的机会。6、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伤病以及运动员的前途发展的不确定性等没有合理有效持续的保障机制,不利于运动员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7、从地市体校经济的投入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单靠拨款是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的需要。8、山东省青少年网球培养主要以地市体校为主,初步出现了家庭培养方式的雏形。通过对山东省青少年网球运动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对策:1、政府鼓励大企业投资或赞助社区及体校建设网球场。2、规范职业网球教练员认证体系。3、普及少年儿童短式网球进幼儿园、小学;将网球推入中小学、高中、大学形成训练一条龙体系,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利用奖学金吸引优秀体育人才,使学习、训练、比赛和谐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培养体系。4、规范业余网球培训市场。5、拓宽经费来源渠道。6、探索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多种培养方式。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式,通过行政、法律、契约手段进行有效管理。7、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要,完善竞赛体系。8、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山东省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