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确伴随和不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的失眠患者在主观和客观睡眠参数以及不同认知负荷任务中的差异,探讨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门诊诊疗过程中收集失眠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基本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按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分为无焦虑抑郁组和焦虑抑郁组,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体动仪(ACT)评估失眠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睡眠状态,运用视听整合持续测试(IVA-CPT)和瑞文推理测验(RPM)评价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1两组之间主客观睡眠的差异(1)两组之间主观睡眠得分的差异两组之间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之间客观睡眠参数的差异两组之间在体动仪睡眠参数结果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之间认知功能得分的差异(1)两组之间IVA-CPT得分的差异两组之间在IVA-CPT的综合注意力、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综合控制力、视觉控制力和听觉控制力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之间瑞文推理测验的得分差异两组之间在瑞文推理测验的类同比较能力、比较推理能力、抽象推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总的推理能力、知觉辨别能力、抽象推理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主客观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分析(1)主观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推理能力和PSQI的睡眠效率因子(r=-0.171,P<0.05)、睡眠紊乱因子(r=-0.150,P<0.05)显著相关;综合控制力和入睡时间(r=0.217,P<0.01)显著相关;综合注意力和日间功能障碍(r=-0.204,P<0.05)显著相关;(2)客观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推理能力和体动仪的睡眠潜伏期(r=-0.153,P<0.05)显著相关;综合控制力和体动仪睡眠潜伏期显著相关(r=-0.146,P<0.05);综合注意力和睡眠潜伏期(r=-0.217,P<0.01)、睡眠效率(r=0.247,P<0.01)显著相关。4 SAS、SDS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分析(1)SAS、SDS与IVA-CPT之间的相关分析SAS与综合注意力显著相关(r=-0.237,P<0.01);SDS与综合注意力显著相关(r=-0.296,P<0.01)。(2)SAS、SDS与瑞文推理测验得分的相关分析SAS与推理能力显著相关(r=-0.230,P<0.01);SDS与推理能力显著相关(r=-0.302,P<0.01)。5 SAS、SDS与主客观睡眠参数的相关分析(1)SAS、SDS与主观睡眠的相关分析SAS与PSQI总分(r=0.290,P<0.01)、睡眠质量(r=0.185,P<0.05)、入睡时间(r=0.167,P<0.05)、日间功能障碍(r=0.352,P<0.01)因子分显著相关;SDS与PSQI总分(r=0.224,P<0.01)、睡眠质量(r=0.143,P<0.05)因子分显著相关。(2)SAS、SDS与客观睡眠的相关分析SAS与客观睡眠参数无显著相关;SDS与体动仪睡眠潜伏期显著相关(r=0.156,P<0.05)。6主客观睡眠、SAS、SDS对认知功能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DS(Beta=-0.295,P<0.0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的睡眠效率(Beta=0.171,P<0.05)、睡眠紊乱因子(Beta=-0.164,P<0.05)是影响是失眠患者推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的入睡时间(Beta=-0.217,P<0.01)是影响失眠患者综合控制力的主要因素;SDS(Beta=-0.299,P<0.01)、体动仪睡眠效率(Beta=0.254,P<0.0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睡眠紊乱因子(Beta=-0.150,P<0.05)是影响失眠患者综合注意力的主要因素。结论:(1)伴随抑郁情绪的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更严重的损害;(2)持续注意力的损害可能是伴随焦虑抑郁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特征;(3)抑郁情绪越严重,主客观睡眠效率越低,主观入睡时间越长,睡眠紊乱的影响因素越多,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