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这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其他各种素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和意志培养的问题,缺少增强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就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的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容易慌乱,走上极端。由于现在许多中学生在家里几乎凡事由父母包办,造成许多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可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比如:成绩下降、被老师家长训斥、人际关系不睦等,就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有的人因此逃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都在急切地呼唤着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既是个体人生成长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使其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阵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挫折教育必须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总结挫折经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独立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挫折教育的选题背景,整理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挫折教育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首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挫折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理念的落实,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再次,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需要,最后有助于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第三部分是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在校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了解到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挫折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生实际;重补救轻预防,缺乏系统性;教学形式单一,行动力不足;教材挖掘不够深入;评价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探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主要从建立对挫折教育的系统性认识,重视教育的思想性;认真研读新教材,充分挖掘挫折教育相关内容;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挫折教育,丰富教学实施;改变一元评价理念,建立多样化教育评价体系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