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行的奥运体制与运动员培养体制下,地方体校中少年运动员(11、12-14、15岁)的素质决定了我国未来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明确少年运动员满意度对教练员领导方式和运动员心理疲劳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建立三者关系模型的研究对维护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稳定少年运动队组织结构、提高训练及比赛成绩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承德体育运动学校初中部180名各项目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2岁,平均训练年限为3.4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省运会之前,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施测了《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教练员领导方式量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回收的172组有效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温忠麟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测步骤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与Sobel检验。所得结论如下:1.在被试中心理疲劳的发生率达67.44%,说明其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2.教练员领导方式对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3.教练员领导方式对少年运动员满意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4.少年运动员满意度对其心理疲劳具有显著的影响。5.少年运动员满意度对教练员领导方式和运动员心理疲劳具有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运动员满意度对教练员专制型领导方式与运动员运动消极性评价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教练员民主型领导方式与运动员情绪或体力衰竭有部分中介作用;对教练员专制型领导方式与运动员情绪或体力衰竭有部分中介作用;对教练员民主型领导方式与运动员运动消极性评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对我国少年体校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还可以推广到其它少年运动队的管理中,以优化教练员的行为方式、提高少年运动员对训练与比赛的满意感、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关建议,有助于提高我国少年体校及少年运动队的管理水平,维护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