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异美学是日常生活过度审美化之后人们对视觉艺术的必然需求和反映。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异趣,即具象的冷幽默等;一种是异形,即形式的夸张和变异。艺术的通则是以特殊性表达普遍性。纵观绘画的历史,艺术家从来都是从特殊的、异样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关注日常与当下、追求异趣、异形与惊奇几乎贯穿了中西方绘画的整个历史。真正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个人与社会、视觉与隐喻、形式与题材、特异与经典、图像与表现多种复合因素的综合表达。文章剖析了当前视觉艺术的潜在危机和美学转向的深层社会动因,从日常生活的表现和如何表现日常生活的角度,阐述了异趣与异形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奇异美学产生、发展和日益普遍化的社会根基。并从艺术形态流变的角度对艺术史上的奇异之美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文章以奇异美回应了陌生化,阐释了对当今多元美学走向的又一种解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分界坐标上来看,奇异之美不仅是时代要求的必然,同时它也是“万物之生,异趣同归”、“同情异形”、“和而不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纵观写实绘画已历经五百年辉煌历史,不光出于平等考虑,单从时间跨度上看,奇异美学的普遍化其实才刚刚开始。从单一美学到多元美学,从单一媒材到多媒体艺术,从文革时期的革命历史画到时下的尴尬喻世风,当今绘画正经历历史上又一次繁荣期。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繁荣不是写实主义的天下,而是奇异美学的浪潮;不但是与新媒体的较量,更是来自奇异美学内部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着新媒体煎熬的视觉艺术,终究会再一次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