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阙”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的出现与我国早期社会的思想、文化观念有关。汉代是“阙”建筑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汉代立体阙及其画像阙是古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的综合产物,蕴含着人类早期的民俗信仰与风俗习惯。汉阙作为文化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表现符号,具有独特的艺术与审美的价值。
汉阙是融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它通过造型、结构、材质及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形成了特殊的建筑艺术风格,表现出崇尚雄浑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
作为地表上建筑的汉阙,其雕刻的题材和表达的意义与地下墓室的汉阙画像砖石雕刻有同有异,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配置规律。论文通过以“阙”的起源为背景研究,探讨汉阙建筑在墓葬中的应用和表现方式,并对出现在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进行汇总、分类,比较地区差异并追溯根源,在对“阙”的图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雕刻手法与艺术特征方面比较地区间的差异,指出其文化交流融合的痕迹。
汉阙的图像构成在元素组合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阙”自身的图像系统与特征;第二,“阙”图像的配套元素,即注意汉阙画像中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对汉阙的观念、功能、意义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元素。汉阙画像在图像艺术特点上呈现出粗犷与精巧、夸张与变形,成熟与稚拙、古朴与雄浑的美学特征,且画面布局有序,构图对称统一。在艺术表现上因材施艺,重视材质肌理和线条的刻画,呈现出不同的雕刻塑造手法,整体上将雕刻与书法相融合。
正如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一样,汉阙画像也可谓影响深远。其最初蕴含的超现实的礼制装饰性意味,如宫阙第宅阙的建造等,具有浑厚的壮美文化特性。考其与石祠堂的祭祀功用与隔断世人生死界限的建筑功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为一种通神中介的汉阙建筑,作为其图像性显现而大量出现的“阙”类画像,则蕴含天人合一的升仙思想,更具有登天的象征符号性质。
汉阙建筑现今虽已式微,但其呈现出的浑厚质朴的汉文化精神,汉代“大一统”文化思想和地区图像艺术的多样化的综合,都使得汉阙建筑与画像因其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而融入我们后世的建筑理念当中,甚至对现代人的艺术理念与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