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首批银行。从1992年在新加坡设立了首家境外分机构到2012年底的覆盖39个国家的383家境外机构运营网络。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工商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工行特色的国际化道路。现阶段在我国境内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境外却爆发了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此种国内外环境影响下,中国工商银行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应坚定怎样的目标,做出哪些适当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二,以银行国际化的概念为切入点,介绍了涉及银行国际化的理论:内部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追随客户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规避风险理论,并进一步概括了银行国际化的主要进程。第三,通过对汇丰、花旗和渣打三家各有特色的跨国银行国际化进程回顾,分析其国际化的特点和可借鉴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第四,介绍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归纳现阶段工商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采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工商银行继续拓展国际化的有力条件。并采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工商银行进行国际化的优势与不足,坚定其国际化发展的方向。第六,结合国际化大型跨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提出了在工商银行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些建议。包括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加强内外联动,提高国内国际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加强与国际银行合作,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整合品牌,提高工行的整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