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90年代开始成为国外金融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广泛地被投资基金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所采用,行为金融基金及其相关投资策略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少,更鲜有被用于基金产品设计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中。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证券基金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证券市场中最年轻、最富有活力的市场之一,可将其视为新兴市场的典型代表。因此,在行为金融框架下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先前在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有关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和投资策略的研究成果,而且研究结果的差异也可为检验行为金融假说的有效性提供合理解释。
正是基于以上目的,论文展开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对经典的有关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评述,基于研究理论、实践背景提出问题,并确定论文的思路和内容;然后,研究了有关机构投资者(基金)的持股偏好、羊群行为、动量交易、动量投资策略等方面的理论与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在基金行为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的实际交易数据和现有的实证模型,得出基金持股特征、羊群行为和动量交易三种投资行为的实证证据;之后,对基金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和盈利性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最后,在前面所有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款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基金并探讨其适用性。
本文实证研究的具体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国内研究数据区间较短,结论具有时效性的不足,本文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方向型基金重仓股为样本,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最新数据,系统地对我国基金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策略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论具有基金总体特征代表性。
(2)本文重视研究中的系统因素,关注市场这个最重要的因子,将股改后上证走势分为缓慢增长期、迅速增长期、剧烈下跌期和回暖调整期四个阶段,检验了基金在这四个不同市场阶段的基金持股偏好、羊群行为、动量交易等投资行为,使得整个实证分析过程更深入和更有说服力,并得出一些有别于国内外研究的实证结论。
(3)本文拓展了基金研究的范围,不仅将涵盖了基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等内容,而且涵盖了基金投资风格、投资绩效等内容,并将基金投资行为和投资策略中的种种相关因素有机融合起来,其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4)针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在行为金融基金产品创新应用的缺乏,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款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基金,并对其投资组合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建的行为金融基金在中国证券市场既是有效的,又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