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建设是我国能否成功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我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农村住宅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好的符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居”“宜业”“宜建”的新要求,成为了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前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农村即有住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现有住宅在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上与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仅通过改建来缓解这类矛盾,很难全方位的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建农村住宅,分别以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作为切入点,探讨农村住宅“宜居”“宜业”的功能适应性设计以及“宜建”的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农村住宅分别在功能和结构上体现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回应。在农村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研究中,本文首先针对农村住宅家庭结构动态发展对住宅进行了可持续的功能空间设计,其次针对农村乡风文明缺失的现象对堂屋和院落空间进行设计,使住宅达到更“宜居”的要求;最后根据农村住宅家庭产业的类型,对住宅生活和生产经营空间进行设计,使农村住宅更好的服务“宜业”的要求。在农村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中,本文以时间线为线索梳理了农村中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体系,并从经济便捷、生态环保、舒适宜居、特色风貌、产业化发展五个角度分析各时期农村住宅代表结构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劣,针对各自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住宅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各种结构体系的农村住宅都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更“宜建”的要求。最后本文通过高校内农村住宅样板房的实际项目,根据文章提出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对样板房进行功能空间的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选择,期望对今后农村新建住宅提供设计和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