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的尺寸分离及其在DNA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一种衍生物,表面含有疏水性π电子平面结构和丰富的亲水性含氧基团,并且在机械强度、细胞毒性、光致发光性质上表现出尺寸效应。GO与DNA适配体(DNA aptamer)之间特殊的吸附/脱附作用已经在生物传感器应用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此外,碳点(CDs)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有望成为理想的荧光标记物。本论文对GO的横向尺寸分离,及其在CDs标记或罗丹明B免标记DNA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尺寸分离采用改进Hummers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GO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GO表面含氧基团多、层间距大、平均尺寸小,并且具有发射范围较宽的近红外光致发光现象。基于GO片层的两亲性,调节分散液的pH值和离心力实现GO横向尺寸分离,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所分离GO片层的大小进行估算,平均尺寸分别为5.22nm、5.12nm、4.24nm和0.72nm。比较荧光光谱发现尺寸越小、分布越集中的GO,激发和发射波长越短,峰形越窄,且量子产率越高。2、基于氧化石墨烯的DNA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及性能评价以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原料,水热法制备了高量子产率的CDs,并将其标记在DNA适配体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表明CDs能与DNA适配体有效结合。DNA适配体通过疏水和π-π堆积作用吸附在GO表面,CDs的荧光被猝灭;当Hg2+存在时,DNA适配体折叠形成特定的T-Hg2+-T错配双链结构,从GO表面脱附,碳点的荧光恢复,由此构建了基于GO的碳点标记DNA适配体Hg2+生物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得到了Hg2+的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检出限为2.58nM,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金属离子干扰能力;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得到结果与样品的真值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的数据相近。另外,对GO静电结合罗丹明B(Rb)的免标记DNA适配体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研究。探讨Rb+GO对于DNA适配体的响应能力,证实了DNA适配体占据GO表面sp2区域后可以影响GO猝灭荧光物质能力;以H202为损伤试剂对DNA适配体进行处理,断裂的DNA小片段从GO表面脱落,荧光猝灭能力恢复,进而得到了H202在基于Rb+GO-/Aptamer荧光生物传感器中的线性关系曲线,检出限为2.2μM,结果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固载化氧钒(IV)配合物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在温和条件下,可以高效的催化许多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转变。因此我们研究构思了一条制备新型固载化N,N-双齿席夫碱型氧钒(IV)配合
本论文运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110)表面在理论计算中最佳截取模型的选取。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用周期性的从头算方法研究甲醇分子吸附在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的吸附解离情况,从而确定出在实验或计算中可以选取的最有利的二氧化钛模型。先对所截取的二氧化钛模型进行饱和固定、不饱和固定、饱和放开和不饱和放开四种处理,然后通过对甲醇分子在不同状态、不同层的TiO2(110)金红石
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宣传中去,解放军报社后备部4月18日组织40多名采编人员前往卢沟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家在卢沟桥上聆
二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化及光电特性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Cs)由于其在近红外窗口有强吸收,同时具有比纳米金更好的稳定性、比石墨烯更好的亲水性,因此在光热治疗(PTT)领域具有巨大优势。此外,从能带理论的观点来看,减小厚度,可以显著增强TMCs纳米片材料的光热性能。然而,现阶段制备薄层二维TMCs纳米片主要利用“自上而下”的剥离法及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湿化
学位
Ti-MWW分子筛是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对各种有机物的选择氧化反应有优异的催化性能。Ti-MWW分子筛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包含10元环孔道和12元环超笼体系,对大小有机分子均有高的催化活性,从原子水平上确定Ti-MWW分子筛中不同孔道体系内的骨架Ti(IV)落位和微观结构,分析化学键振动模式,可以为960cm-1FT-IR振动峰的归属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应用DFT方法研究了不同位点的T
硫代酰胺是一类很重要的化合物,它在医药,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具有S、N、α-C三个亲核中心,与亲电试剂反应生成多种杂环化合物。与结构相似的酰胺相比,硫代酰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