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偏头痛患者头痛频率预测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阵发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中、重度搏动性和具有周期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情绪异常等生理和情感相关的不良应激反应,并且会随着压力增加而头痛严重。如何有效评估和预防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以及减轻因偏头痛发作导致的身心损害,是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发作频率是偏头痛发展为慢性偏头痛的风险因素之一,当偏头痛发作频繁时应给予患者预防性治疗。然而,目前头痛发作频率的测量主要依靠患者自评报告,这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可靠或不准确。因此,本文旨在探寻与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以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头痛频率。此外,头痛发作频率也是偏头痛安慰剂干预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指出,安慰剂治疗可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假针刺安慰剂有效人群比例可达38%。本文通过设计单盲法假针刺安慰剂干预纵向实验,评估感兴趣纤维束白质弥散特性能否预测未来头痛发作频率的降低程度,即能否预测安慰剂治疗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指南,我们将被试分为高、低偏头痛发作频率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每位被试的全脑功能连接矩阵,运用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寻找可有效区分高、低偏头痛发作频率组的功能连接特征。当前研究发现的与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关的特征主要位于大脑的边缘叶、额叶、颞叶等区域。这些功能连接特征不仅在训练/测试集上取得了好的分类效果(AUC均值=0.91,95%置信区间[0.86,0.95]),也在独立验证集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AUC=0.79)。此外,置换检验分析说明了这些特征的可靠性。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功能连接度具有评估偏头痛发作频率的潜在价值。通过单盲法安慰剂干预实验,并以偏头痛发作频率下降50%为阈值确定安慰剂有效组和无效组被试。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提取基线下所有被试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白质纤维通路的白质弥散特性值作为安慰剂疗效预测特征,运用多变量模式分析,探究基线白质弥散特性与安慰剂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外囊区域和前扣带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区域的白质弥散特性可有效预测安慰剂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准确率=84%)。此外,我们并未发现头痛发作频率与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纤维通路弥散特性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当前感兴趣纤维束白质弥散特性与偏头痛发作频率可能存在间接联系。
其他文献
徐州市和平路跨铁路站场立交桥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介绍该桥的静动力试验成果,并结合静动力有限元理论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对,对该桥现状进行评定。
新建单线开行万吨列车的运输模式在我国尚属首次,结合巴准铁路运输方案的选择,对单线开行万吨列车从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及要求、能力适应情况、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
通过对遂渝铁路刚性路基进行动应力现场测试,分析研究刚性路基沿路桥过渡段线路纵向的动应力分布规律、列车速度和动应力的关系以及列车驶向对动应力的影响;并且将测试数据与
混凝土裂缝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有着显著影响。由于混凝土底板温度受到原材料特性、配合比、环境条件、结构形式及施工养护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计算结果需要与监
通过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研究了部分相干光通过光阑-透镜分离系统的光谱位移和光谱开关.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光的光谱相移和光谱开关主要决定于光束的相干
水下考古、水下环境保护、水下地形扫描和水下自主航行等水下活动都离不开水下视觉技术的支撑,获得清晰的水下图像对于海洋探索起到关键作用。水下图像的成像过程与户外图像的成像过程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选择性衰减,及水下复杂环境中的光线散射、人工光源等问题,导致水下图像呈现偏色、模糊、能见度低等现象。针对水下图像的增强方法分为两类:基于像素重分布的图像增强和基于图像成像模型(Image
铁路声屏障绕射衰减计算是声屏障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铁路噪声源特点,建立不同衰减计算变量、不同声源指向性的铁路声屏障绕射衰减计算模型,讨论各自的优缺点,提出适合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