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场所。父母可以通过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活动从而影响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近几年,大量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外来务工人员的教养方式与城市家庭父母有差异。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小学高年级城市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进行家庭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南开区某校小学高年级学生共400名作为研究被试,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子女两部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研究将小学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另一方面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学生5种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年级上有差异,四年级学生的父母专制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最多,而五年级学生父母溺爱型教养方式最多。在生源上差异显著,外来务工家庭采用专制型和忽视型多于城市家庭,而城市家庭更多采用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2)小学高年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其6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不具有显著的差异,在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庭子女的总体幸福感及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高于外来务工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对健康的担心高于城市家庭子女。(3)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4)父母采用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及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健康的担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父母采用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健康的担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母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