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贸易市场的不断规范,本地化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扩大。作为本地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流程,本地化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国内的翻译行业升级换代过程非常缓慢,为翻译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数量尚未饱和。与之配套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也并不成熟,使得为本地化行业提供翻译服务的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对本地化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翻译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基于本地化工程要素,按照本地化行业的翻译招聘需求,阐述本地化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试图探究以下问题:1)根据本地化行业需求,本地化翻译的特点是什么?2)本地化行业对雇佣的翻译人员的要求是什么?3)如何提升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本地化行业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本地化行业为切入点,对基于行业需求的翻译能力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适用理论框架,指出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本地化翻译研究为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其次,选取主流招聘网站寻求本地化翻译服务的公司,对其本地化翻译职位招聘需求进行研究,并将其与PACTE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型对比分析,找出两者差异。最后,采用定性的描写性研究方法对本地化翻译能力进行探讨,并综合国内外本地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对国内高校现有的翻译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补充方案,为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1)根据本地化行业需求,本地化翻译具有目的商业化强,内容科技性强,任务涉及面广的特点。2)本地化行业要求本地化翻译人员熟知本地化技术与规则,本地化流程,掌握本地化工具和可视化翻译技术,掌握本地化管理的实用技能,保证本地化质量。3)纵览当前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都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翻译技能,对于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类的课程重视不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丰富翻译课程内容。建立跨学科合作的生态系统,让相关模块互为补充,同时推进产学融合,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结合,培养出真正符合本地化行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综上所述,本研究创新性的将翻译社会学理论和本地化行业需求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翻译能力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在于:1)扩大案例研究样本的范围,由于有限的人力、物力,本研究只集中于本地化行业需求领域。尽管翻译能力本质上相同,但是需要引入不同类型的行业,以增强统计结果的精确性。2)本研究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仅仅是基于本地化行业需求视角出发来对比、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特点,翻译能力会因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而存在差异,后续研究需拓展研究角度。因此,更多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翻译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