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由于其非极性与半结晶性,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对聚烯烃反应挤出接枝改性,可在非极性的聚烯烃分子链上引入极性或功能性侧基,赋予其特殊功能,大大拓宽其应用领域。同时,熔喷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为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本文在结合国内外聚烯烃功能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熔喷用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等规聚丙烯(iPP)三种有代表性的聚烯烃材料,以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NDAM)为功能单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聚烯烃反应挤出接枝改性,制备获得了熔喷用聚丙烯接枝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PP-g-NDAM),低密度聚乙烯接枝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LDPE-g-NDAM)和等规聚丙烯接枝N,N-二烯丙基三聚氰胺(iPP-g-NDAM)三种接枝聚烯烃共聚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熔喷纺丝法制备了PP-g-NDAM熔喷纤维,采用共混纺丝法将乙酸丁酸纤维素(CAB)与LDPE-g-NDAM, CAB/iPP-g-NDAM体系熔融挤出,利用丙酮出去CAB后,获得LDPE-g-NDAM与iPP-g-NDAM纳米纤维。在PP-g-NDAM的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PP-g-NDAM的接枝率(GD)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NDAM用量增加先快速上升而后缓慢上升;而PP-g-NDAM的熔体流动指数(MFI)随DCP用量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随NDAM用量增加出现小幅下降;同时,利用抗氧剂Irganox1010/Irgafos168复配体系很好地抑制了反应挤出过程中PP的降解反应,提高了PP-g-NDAM的热稳定性。与PP相比,PP-g-NDAM未发生晶型转变,熔融温度(Tm)略有下降,结晶温度(Tc)明显上升,且大幅度提高了热稳定性。以最佳原料质量比制得的PP-g-NDAM熔喷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1μm。熔喷织物的断裂伸长率下降,透气性上升。纤维氯含量最高可达380μg/g PP-g-NDAM熔喷纤维,且氯漂可再生性较好。在LDPE-g-NDAM的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LDPE-g-NDAM的GD随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NDAM用量单调上升;而LDPE-g-NDAM的MFI随BPO用量增加而下降,随NDAM用量增加而上升;同时,利用液体石蜡、油酸很好地抑制了反应挤出过程中的交联反应。与LDPE相比,LDPE-g-NDAM的Tm略有下降,Tc小幅上升,且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利用共混纺丝工艺制得的LDPE-g-NDAM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86nm,活性氯含量最高可达35μg/g LDPE-g-NDAM纳米纤维,且氯漂可再生性较好。在iPP-g-NDAM的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iPP-g-NDAM的GD随着DCP用量增加而上升,随NDAM用量增加而上升;而iPP-g-NDAM的MFI随DCP用量增加而明显上升,随NDAM用量增加而缓慢下降;与iPP相比,iPP-g-NDAM未发生晶型转变,Tm略有下降,Tc明显上升,且热稳定性提高。利用共混纺丝工艺制得的iPP-g-NDAM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17nm,活性氯含量最高可达700μg/g iPP-g-NDAM纳米纤维,且氯漂可再生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