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的基督教信仰与乡土社会秩序建构——对豫北蒋村教学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在创立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从它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信教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尤其是过去被称为“石头地”的农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趋势。据统计,中国现有基督教徒1600万,而其中80%是集中在农村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村庄内部适应新型经济格局需要的社会互动网络亟待重建,原有的乡村社会秩序处于重新的塑造过程之中,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这个背景之下,基督教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基督教的发展对乡土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研究基督教的发展,不仅有着较强的学术意义,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着力于研究基督教发展与乡土社会秩序建构的关系,运用社会学方法,结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乡民信仰基督教的一些特征作了概括,然后对中国的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乡土社会秩序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时间性和空间性来对基督教复兴的原因进行解释,探讨了基督教的发展对乡土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在结论中指出,应该对基督教发展有个合理的评价,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注民众生活。
其他文献
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促进力量,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动力。虽然我国正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委会还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社区参与大多是动员式参与,因此必须
如何保持转型期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SARS、禽流感、矿难等频繁发生的社会性危机事件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长期以来,社
本文所关注的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经济适用房问题。和以往经济适用房研究所不同的是,本文并不是从经济学或是社会保障学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上海“两个一千万”这个具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待探索的时代课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及研究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