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在创立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从它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信教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尤其是过去被称为“石头地”的农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趋势。据统计,中国现有基督教徒1600万,而其中80%是集中在农村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村庄内部适应新型经济格局需要的社会互动网络亟待重建,原有的乡村社会秩序处于重新的塑造过程之中,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这个背景之下,基督教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基督教的发展对乡土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研究基督教的发展,不仅有着较强的学术意义,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着力于研究基督教发展与乡土社会秩序建构的关系,运用社会学方法,结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乡民信仰基督教的一些特征作了概括,然后对中国的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乡土社会秩序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时间性和空间性来对基督教复兴的原因进行解释,探讨了基督教的发展对乡土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在结论中指出,应该对基督教发展有个合理的评价,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注民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