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深部电极发作期高频脑电图特异性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高频自动检测的方法探究发作期高频振荡(ripple波,80-250HZ)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ripple与发作起始区(SOZ区)、手术切除区的联系,其结果有无特异性,不同预后组患者ripple切除率有无差异性,分析ripple对临床有无指导意义。  方法:收集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先行颅内电极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后经手术切除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原始脑电图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得到13位符合标准的患者。应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和Brainstorm运行高灵敏度的高频自动检测算法(CS算法)对原始脑电图信息进行数据标准化、数据双极化、高频提取、排除异常通道,得到发作期ripple波。通过检测结果观察发作期ripple波的空间分布,根据脑电图及手术切除范围对颅内监测触点划分SOZ区、手术切除区,根据患者术后疗效随访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SOZ区和非SOZ区各触点产生ripple波的平均速率(ripple率)、手术切除区和非手术切除区各触点产生ripple波的平均速率、术后效果好的患者与术后效果差的患者的ripple波切除比率,分析其结果有无特异性。  结果:符合条件的13个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6±4.427个月,病史平均时间为20.08±12.53年;一共植入电极116根,累计触点1416个。分析得出发作期SOZ区和非SOZ区各触点产生ripple波的平均ripple率为(i.96±0.70/min vs1.81±0.87/min,p=0.49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位患者SOZ区ripple率>非SOZ区ripple率。切除区和非切除区平均ripple率为(1.31±0.74/min vs1.13±0.38/min,p=0.2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9位患者切除区ripple率>非切除区ripple率。术后效果好与术后效果差ripple波切除比率为(-0.129±0.197 vs-0.145±0.165,F=1.415,P=0.43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发作期Ripple率不能区分SOZ区和非SOZ区,高Ripple率与SOZ区不是相对应的;发作期Ripple率不能区分手术切除区和非手术切除区,高ripple率在非手术切除区也是存在的;不同术后效果组发作期ripple波切除率无显著差异性,即目前临床不能通过术前计算Ripple波切除率预测术后效果,也不能通过Ripple率预测及评估致痫区的大小;发作期ripple波特异性不足,暂不能作为一种临床标记。
其他文献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发生在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环境、饮食、遗传以及EBV(Epstein Barr Virus)感染等因
目的:观察JNK/MC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产生胰岛素抵抗,腹腔以35mg/kg链脲佐菌素(S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