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酶(telomerase)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是一种专一的逆转录酶,主要功能是以自身RNA为模板,从头合成端粒,维持染色体末端稳定。最近研究表明,端粒酶在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表达活性,而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几乎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因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端粒酶活性在膀胱肿瘤中高表达,使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膀胱肿瘤病变诊断指标和治疗的理想靶点。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和诊治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泌尿系统肿瘤学的重点和难点。人们一直在探索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肿瘤的基因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变为现实。端粒酶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本研究探讨了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端粒酶反义核酸和反义RNA转染对T24膀胱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应用兔抗人hTERT多克隆抗体及S干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56例TCC 及 10例正常膀眺粘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ThRT在 TCC中阳性 表达率为64.3%,与正常膀眯粘膜组织表达率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功刀5卜h**RT阳性表达率与**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有显著 相关性(P<0刀5)。 2、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针对端粒酶RNA模板的不同浓度反义寡 核苦酸(ASODN一)对T24膀眺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诱导其凋亡的影 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SODN《对人T24膀脱癌细胞主长有抑制作用, 且具有序列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6 11 mol几 ASODN<作用细胞 72小时, 电镜观察可见典型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凋亡率为 10.4%, 而无关寡核苦酸(N-ODN)片段则无此作用。 3、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转录出端粒酶反义RNA质粒导入T24膀 肤癌细胞。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测定转染后T24膀脱癌细胞的端粒酶 活性。光镜、电镜、MTT法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观察端粒酶反义 RNA对T24膀肤癌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端粒酶反义RNA 能显著抑制T24膀脱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使其生长受抑制。形态学观察 转染后T24膀脐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FCM检测发现细胞周期* 期前出现亚二倍体峰——凋亡峰。且在裸鼠体内致瘤性降低。 上述研究表明,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表达异常可能与膀脱肿瘤 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hThRT表达可作为预测膀肤肿瘤预后复发的潜在 指标。ASODN-t对人T24膀眯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 亡,进一步说明端粒酶与T24膀肤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抑制端粒酶活性可 能成为膀眈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转染端粒酶反义ILNA在抑制端粒酶活性 的同时,可逆转T24膀耽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从而为了解端粒酶在膀耽肿瘤 形成中的作用及以端粒酶作为膀脱肿瘤基因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