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构件制作方便、易标准化生产和拼装快捷的优点,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预制混凝土梁柱之间的连接是其最大的薄弱点。当前,预制混凝土梁柱之间的连接方式普遍存在安装精度要求高、质量不易保证、易腐蚀、用钢量大和后浇混凝土多等问题,制约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推广和运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双灌浆套筒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为降低灌浆套筒的制作成本,本文还提出了两种低成本灌浆套筒,分别为GSW套筒和GSWT套筒,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22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包括9个GSW接头试件和13个GSWT接头试件。试验结果表明,GSW和GSWT套筒在钢筋锚固长度为6~6.4倍连接钢筋直径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中Ⅰ级接头的要求。(2)增加连接钢筋直径,接头的承载力提高了25.5%,因而可通过增加连接钢筋锚固段直径来增加接头的承载力和缩短套筒的长度。楔形体长度和斜度均影响接头的承载力,增加楔形体斜度和长度均可提高接头承载力。由于楔形体良好的性能,螺纹没有显著地提高接头的承载力,但可以改善套筒的应力分布,提高套筒非楔形体段的黏结强度和承载力。基于接头试件尺寸参数及试验结果,提出了接头黏结强度和承载力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3)以套筒类型、装配距离和连接钢筋直径为变化参数,制作了1个现浇对比试件和6个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双灌浆套筒连接节点试件。通过静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分析了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4)当装配距离为0mm时,装配试件的裂缝分布范围与现浇试件基本相同,但其塑性铰长度比现浇试件短且破坏较轻。当装配距离由0mm增加到425mm后,装配试件的塑性铰长度明显增加,但其裂缝分布范围缩短了45%。装配试件与现浇试件的承载力基本相当,当连接钢筋直径从16mm增加到18mm后,承载力提高了20.4%,总累计耗能提高了64.8%。装配试件的延性比现浇试件好,但耗能能力低于现浇试件。增加装配距离可提高装配试件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在GSW套筒中的非楔形体段提供螺纹会降低装配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最后基于装配试件的受力特点,给出了强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对本课题提出了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