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给当前的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首要分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对它的竞争也已经转为后备人才资源的争夺。田径是各国竞技体育竞争的焦点,因此要加强该项目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以期承担起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责任。本文运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全国154个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各地区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为创我国田径项目的辉煌和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运用提供宝贵的经验。论文研究结果为:我国田径基地教练员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且学历水平较高,但还需积累更多实战经验,并加强对多年训练计划重要性的认识。运动员培养状况也不太理想,训练水平还不太高,学训矛盾较为突出,但是由于参训动机良好,只要多加引导仍然是可造之材。各基地领导对基地建设都有良好的目标定位,并积极探索不同开展形式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措施仍然只流于形式,这在长远来说是不利于基地快速成长的,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管力度。基地开展体教结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体主教辅”配合型、“体教合作”共管型、“教主体辅”共建型、市队校办、社会化、学校自办这6种模式,其中“体教合作”共管型模式、“体主教辅”配合型模式运用最广泛。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是联合体、教两个系统共同培养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较好的保障了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劣势是由于我国训练体制上的缺陷,学训矛盾仍旧存在,应该引起各方重视。通过对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调查,发现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家长不支持、学训矛盾突出、生源不足、奖励机制不健全这五个因素是影响我国田径基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