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规范诊疗方法,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及漏诊,提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通过回顾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确诊的100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蒙特利尔分型、消化内镜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一共收集100例CD患者,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男女比例为1.1:1。确诊年龄为7~70岁,平均确诊年龄为31.55±14.79岁,男、女患者在确诊年龄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31)。
2.临床表现:CD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71%)、腹泻(44%)、血便(24%);全身表现:体重减轻(38%)、贫血(44%)、发热(11%)。肠外表现:关节病变(4%)、口腔溃疡(3%)、眼部病变(1%),皮肤表现(1%)。近50%的CD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肛周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方面可见多种表现,其中白细胞升高24例(24%),HGB下降44例(44%),PLT升高35例(35%),PLT下降2例(2%),ESR升高36例(48.6%),CRP升高41例(54.7%),ALB下降75例(75.0%)。
4.影像学检查:87例患者完善CTE/MRE检查,主要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77.0%)、肠管狭窄(20.7%)、肠道节段性病变(20.7%)、肛瘘(9.2%)、肠瘘(9.2%),肠系膜毛细血管增粗(4.6%)等。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上述多种不同表现。
5.内镜和病理学检查:75例患者完善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回肠末端溃疡、结肠溃疡、回盲瓣/回盲部溃疡或变形等。病理活检主要表现为肠黏膜透壁性炎症、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黏膜慢性炎症、上皮样肉芽肿、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等。同一患者可以同时表现出上述多种不同病变。
6.手术情况:32%患者有CD相关或者其他疾病手术史。
7.CD患者蒙特利尔分型:在100例CD患者中,确诊年龄主要是以A2型(68%)为主;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L3型(45%),其中累计上消化道病变(L4型)25例(25%);疾病行为主要表现为B1型(62%)。在CD患者各确诊年龄中,其他各亚分型分布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CD患者在蒙特利尔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和不伴肛周病变方面,所有患者在确诊年龄、病变部位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行为分布上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8.治疗情况:26例(26%)接受水杨酸类药物治疗;24例(24%)接受过口服或者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23例(10%)接受硫唑嘌呤治疗;5例(5%)接受沙利度胺治疗,33例(33%)使用英孚利昔单抗治疗;22例(22%)患者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
结论
1.本研究CD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呈现单峰分布,高峰年龄段在21-30岁。
2.CD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腹痛、腹泻、血便较常见,常伴有体重减轻、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本组CD患者伴随肠外表现比例不高,近一半CD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肛周病变是常见。
3.本研究的患者以A2型、回结肠型受累、非狭窄非穿透型病变为主。1/5的患者合并有肛周病变。
4.CD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容易引起误诊及漏诊,诊断缺乏金标准,确诊CD不能仅仅依靠于在病理活检中找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病理表现等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5.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CD患者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蒙特利尔分型可作为病情评估、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6.CD目前主要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生物制剂在CD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约1/5的患者在病程中至少接受过1次手术治疗。
探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规范诊疗方法,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及漏诊,提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通过回顾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确诊的100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蒙特利尔分型、消化内镜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一共收集100例CD患者,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男女比例为1.1:1。确诊年龄为7~70岁,平均确诊年龄为31.55±14.79岁,男、女患者在确诊年龄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31)。
2.临床表现:CD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71%)、腹泻(44%)、血便(24%);全身表现:体重减轻(38%)、贫血(44%)、发热(11%)。肠外表现:关节病变(4%)、口腔溃疡(3%)、眼部病变(1%),皮肤表现(1%)。近50%的CD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肛周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方面可见多种表现,其中白细胞升高24例(24%),HGB下降44例(44%),PLT升高35例(35%),PLT下降2例(2%),ESR升高36例(48.6%),CRP升高41例(54.7%),ALB下降75例(75.0%)。
4.影像学检查:87例患者完善CTE/MRE检查,主要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77.0%)、肠管狭窄(20.7%)、肠道节段性病变(20.7%)、肛瘘(9.2%)、肠瘘(9.2%),肠系膜毛细血管增粗(4.6%)等。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上述多种不同表现。
5.内镜和病理学检查:75例患者完善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回肠末端溃疡、结肠溃疡、回盲瓣/回盲部溃疡或变形等。病理活检主要表现为肠黏膜透壁性炎症、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黏膜慢性炎症、上皮样肉芽肿、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等。同一患者可以同时表现出上述多种不同病变。
6.手术情况:32%患者有CD相关或者其他疾病手术史。
7.CD患者蒙特利尔分型:在100例CD患者中,确诊年龄主要是以A2型(68%)为主;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L3型(45%),其中累计上消化道病变(L4型)25例(25%);疾病行为主要表现为B1型(62%)。在CD患者各确诊年龄中,其他各亚分型分布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CD患者在蒙特利尔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和不伴肛周病变方面,所有患者在确诊年龄、病变部位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行为分布上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8.治疗情况:26例(26%)接受水杨酸类药物治疗;24例(24%)接受过口服或者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23例(10%)接受硫唑嘌呤治疗;5例(5%)接受沙利度胺治疗,33例(33%)使用英孚利昔单抗治疗;22例(22%)患者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
结论
1.本研究CD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呈现单峰分布,高峰年龄段在21-30岁。
2.CD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腹痛、腹泻、血便较常见,常伴有体重减轻、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本组CD患者伴随肠外表现比例不高,近一半CD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肛周病变是常见。
3.本研究的患者以A2型、回结肠型受累、非狭窄非穿透型病变为主。1/5的患者合并有肛周病变。
4.CD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容易引起误诊及漏诊,诊断缺乏金标准,确诊CD不能仅仅依靠于在病理活检中找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病理表现等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5.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CD患者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蒙特利尔分型可作为病情评估、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6.CD目前主要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生物制剂在CD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约1/5的患者在病程中至少接受过1次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