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P53、Bcl-2参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凋亡机制的分子病理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 ositis, DM)是一组获得性、与自身免疫有关的骨骼肌疾病[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多伴自发性肌痛、握痛,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肌电图多呈肌源性改变,部分DM患者呈肌源/神经源性改变。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PM病理像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肌内膜、肌周膜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DM病理像以肌纤维束周萎缩为主要特征,可见散在坏死、变性肌纤维,肌周膜、肌内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PM/DM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MHC-Ⅰ分子的表达以及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肌细胞上MHC-Ⅰ分子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导致肌炎的一个启动因素,而肌炎的持续与发展则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有关,DM以体液免疫为主,而PM则以细胞免疫为主,细胞因子等因素在PM/DM的发病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关于凋亡机制是否参与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相关因子在PM/DM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课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研究促凋亡蛋白Fas、P53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在PM/DM骨骼肌中的表达和分布,旨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以上凋亡相关因子在PM/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根据2003年Dalakas MC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10例确诊未经激素治疗的PM/DM患者的骨骼肌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PM4例、DM6例;选择病理诊断正常的骨骼肌标本2例作为对照组。2冰冻连续切片、组织化学染色,抗P53、Fas和Bcl-2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结果:1临床病例分析10例患者均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肌无力伴自发性肌痛、握痛,DM伴皮疹。血清肌酸激酶(CK)呈轻~重度(148~13000U/L)升高。肌电图多呈肌源性改变,2例DM患者呈肌源/神经源性改变。2 PM/DM组织化学病理分析PM: HE、MGT可见大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肌内膜、肌周膜血管周围显著炎细胞浸润;可伴有NADH-TR,酶活性局限性减低;变性肌纤维和炎性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cid)活性增高。DM:HE、MGT可见束周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肌纤维散在,肌周膜、肌束膜、血管周围明显炎性细胞浸润;NADH-TR束周萎缩肌纤维酶活性增高呈深染;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束周萎缩肌纤维、炎性细胞中增高。3凋亡相关因子在PM/DM中的表达3.1与对照组相比,在PM坏死肌纤维的胞浆中可见促凋亡蛋白Fas、P53呈棕黄色阳性表达,在同源坏死肌纤维胞浆中可见Bcl-2蛋白也呈棕黄色阳性表达。PM的部分炎性细胞Bcl-2蛋白呈显著表达(黄色);Fas呈弱表达(淡黄色),P53未见表达。3.2 DM萎缩肌纤维胞浆中可见凋亡相关蛋白Fas、P53、Bcl-2呈棕黄色阳性表达。DM的炎性细胞中未见以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论:1 PM、DM病理特点:PM可见大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肌内膜、肌周膜、血管周围显著炎细胞浸润;束周萎缩是DM的典型病理特点。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技术是诊断PM/DM的可靠方法。2 PM坏死的肌纤维中可见促凋亡蛋白Fas、P53呈阳性表达,在同源坏死肌纤维中Bcl-2蛋白也呈阳性表达。推测促凋亡因子(Fas、P53)及抑凋亡因子(Bcl-2)参与了肌细胞坏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可能部分凋亡肌细胞最终演变为坏死肌细胞。3 Fas、P53和Bcl-2在DM束周萎缩肌纤维胞浆中呈阳性表达。推测束周肌纤维的萎缩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促凋亡和抑凋亡因子在束周萎缩的肌纤维中共存,Bcl-2蛋白可能抑制萎缩肌纤维趋向于坏死。4 PM部分炎性细胞Bcl-2显著表达,Fas弱表达,推测Bcl-2抑制炎性细胞凋亡的作用大于Fas促凋亡作用,导致炎性细胞持续生存,使PM表现为非自限性慢性炎症病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构建过表达IL-35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建立稳定表达IL-35的鼻咽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IL-35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EBI3和IL-l2p35
期刊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己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第二位原因,患者最终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而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是当今肾病学者热切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以高血糖为原始启动因素,影响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飞速的提升,无论人们的收入还是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基础建设的发展是离不开外来务工人民的努力的,如此大规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肝癌为起源于肝脏的一种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六大最常见和致死率第三高的癌症。肝细胞癌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其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呈不平均分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