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在我国中老年人群呈高发态势,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但近年来有低龄化发展趋势,发病后如果不予以尽早治疗,患者将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在早期恢复缺血部位的脑组织血流供应成为治疗的关键。急性期脑梗死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当前恢复缺血部位血流再灌注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二十年来年以来,诸多学者纷纷开展了关于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课题研究,并对药物选择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本组资料对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原山东铝业公司医院)急诊科联合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给以溶栓治疗的17例脑梗塞患者(溶栓组)与常规治疗17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总结,根据给以rt-PA的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巴尔特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mRs评分等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使用爱立通(阿替普酶)组比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疗效显著,因其安全可靠,建议在不具备动脉溶栓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实施爱立通溶栓治疗,可大大降低因脑梗死所引发的致残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力资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