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长透射光谱与单细胞光镊拉曼光谱技术对环境微生物的鉴别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态平衡被加速破坏,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对人类有危害的微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且越发的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水体受污染后,人们通过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引起伤寒、肝炎和霍乱等介水传染病的爆发,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而传统的用于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如形态学观察法、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这些方法虽然测量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耗时长,人力财力消耗大。而近些年来,光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方面,作为一种速度快、无损伤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复杂的生物学体系中。本文以环境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多波长透射光谱与单细胞光镊拉曼光谱技术对细菌进行研究,并利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的成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利用已有的菌种:芦荟微球菌(Micrococcus alo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Bacillus lysine globul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水莱茵默菌(Rheinheimera aquimaris),分别培养得到相关的菌种样品,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获取不同菌种样品的紫外光谱数据;分别使用总和归一化和max-min归一化两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每种菌种各自选取一定的光谱数据做该菌种的平均光谱,将得到的平均光谱视为该菌种的模板光谱。在建立光谱模板后利用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如相似学原理等对五种菌种的未知样品进行鉴别,五种菌种的总体识别率分别为90%、100%、90%、92%、和100%,最终证实鉴别方法的可行性;(2)根据第(1)部分建立的方法,做实地检测;水体细菌模板的建立:在南宁邕江边上尧码头附近的排污口采集样品,样品纯化培养后,对细菌样品进行16S r DNA测序,最终得到各样品的所属菌种;接着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采集各样品的光谱信息,建立起水体细菌光谱模板;细菌鉴别:在南宁邕江边津头泵站附近的污水排放口采集样品,利用已经建立的水体细菌光谱模板以及16S r DNA测序法,分两次对细菌样品进行鉴别,比较新建立的方法和16S r DNA测序法的差异性,比较结果为5种菌种的鉴别结果完全相同,表明了新方法的可实用性;(3)细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培养的细菌样品会出现有不同的生长阶段,保证用于测量的细菌样品处于同一生长阶段,能大大减少实验误差;以五种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后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分别获得各细菌的同步细胞;基于拉曼光谱法分别获得不同细菌的拉曼光谱曲线,利用多元函数分析方法结合数据预处理方式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辨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结果中的载荷图分析不同种细菌之间成分的主要差异;从得到的结果中来看,区分出不同细菌种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内含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三种物质的含量不同;(4)同样先利用改良后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各细菌的同步细胞,获取各细菌的拉曼光谱后,对不同种细菌间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基于PCA结果并结合软独立建模的类类比法(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法对各细菌进行建模分析,盲选细菌样品与已经建立的模板进行比较,最终五种细菌的识别率是:微杆菌(Exiguobacterium)、毛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towneri)、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三种细菌的识别率都是100%,而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鱼子酱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识别率为94.4%,最终证实所建立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许多教师往往只是停留在合作学习的表面,看似在开展合作学习,实则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本文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到合作学习中,建构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发挥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模式下,以任务作为合作学习的驱动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提出要求,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会用知识而且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学历案是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如何学会”。在学历案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究,自主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实践班进行《牛顿第一定律》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程目标、内容安排以及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相比旧课标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精简、结构化,重视核心概念以及学生持续连贯的学习。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远离生活实际,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划分不同的层次水平作为“台阶”,在教学活动中层层衔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近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事件(例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和新冠疫情等)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快速、安全的引导人群和组织人员有序疏散是国家公共安全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开展行人应急疏散动力学的建模仿真、人群行为规律以及防控策略的研究,对于指导和解决此类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室内火灾,通道内突发危险源等场景,考虑出口瓶颈处障碍物的分流作用、恐慌情绪
本文开发了可用于柔性锌空二次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和电解质。首先,制备了磷氮共掺杂铁镍双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碳材料并负载石墨烯(P-Fe Ni/NC@G)用作柔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双功能催化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镍双金属骨架材料(Fe Ni-MOF)。接着,使用磷源在高温碳化的情况下掺杂双金属MOF并且耦合负载石墨烯,从而得到了具有双功能催化活性的P-Fe Ni/NC@G。在析氧反应(OER)中,P-Fe
原子核是一个复杂的多体体系,核子的集体运动、核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子核的微观效应等等,造成了不同原子核结构信息的巨大差异以及壳层演化的异常。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的过程。α衰变是实验上鉴别新核素的可靠手段,是获取原子核结构信息的重要工具。原子核α衰变研究表明原子核的微观效应,譬如壳效应,形变效应会对半衰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在α衰变理论模型中考虑微观效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基于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Ls)是应用广泛的杀幼蚊制剂。Ls不仅能在自然环境繁殖,而且也能在蚊子幼虫肠道繁殖。Ls制剂在施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这些因子影响Ls制剂的杀幼蚊活性,也影响Ls细胞的存活。因此,分析理化因子对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芽孢与芽孢萌发的影响,可为提高生物制剂的杀蚊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菌芽孢萌发高度异质性,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英文名称Metal organic Frameworks)的简称是MOFs。是由无机金属中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MOFs是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也称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它既不同于无机多孔材料,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机配合物。兼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特征。其中许多由
J/(?)粒子的发现之后,通过e+e-的对撞,粲偶素能区中观察到一系列类粲偶素态。由于观察到X(3872),Y(4260),Y(4360),Zc(3900),Zc(4020)等态,粲素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类粲偶素态不符合传统的粲偶素态谱,可能是夸克模型所预言的奇特态(XYZ粒子)。作为第一个Y态,Y(4260)是由BaBar合作组通过初始态辐射(ISR)过程e+e-
近年来,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展交通流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城市路网交通流的理论研究,对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二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BML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交通灯失效、车辆行驶特性(如,慢启动效应)以及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等因素,构建相应的城市路网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探讨不同拓扑结构下城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