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潮大面积的暴发已经成为黄海海域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其中石莼属浒苔(Ulva prolifera)在绿潮中已是优势物种。浒苔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和复杂的生活史阶段。目前,关于其生长发育条件和生活史的研究已很普遍。但是,由于石莼属具有很厚的多糖细胞壁,且染色体小,光学显微镜下染色体形态模糊不易辨认;细胞器中核外遗传物质(叶绿体DNA,线粒体DNA)数量多、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带来严重的背景干扰,因此,石莼属染色体制片技术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针对上述浒苔染色体制片难,不能分析染色体核型等问题,以浒苔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滴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分析浒苔染色体的核型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体系在染色体上标记5S rDNA基因序列,开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研究发现,浒苔单倍性配子体的染色体数目n=10,二倍性孢子体的染色体数目2n=20,其染色体基数确定为10。首次得到浒苔染色体的核型公式:n=x=10=9 m+1 sm,明确配子体体细胞的10条染色体是由9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1条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优化的酶解法制备浒苔原生质体得率满足流式细胞仪的实验要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孢子体体细胞是配子体体细胞核DNA含量的2±0.31倍,表明黄海海域绿潮暴发过程中浒苔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有性与无性的世代交替,即配子体和孢子体连续交替生长繁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体系将5S rDNA序列定位到浒苔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上,5S rDNA基因在1-5号染色体上均有荧光信号出现,为石莼属物种基因的物理定位提供技术基础,也有助于石莼属物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