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干旱事件频发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针对半干旱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稳定性问题,研究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干旱风险评价。通过野外调查与分析,采用气候变化分析法、油松径向生长调查分析法、径向生长指标测量法及干旱风险评价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与降水的关系,阐明了油松人工林径向生长对干旱的响应规律,进行了油松人工林干旱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最低气压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有较强的增加趋势。1952年以后,平均相对湿度持续下降,年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缓慢的下降趋势,日降水量≥0.1 mm日数呈较明显下降趋势。近60年来,黄土高原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在阳泉和榆社出现两个相对较显著的减少中心,在华山和五台山存在两个不显著的增加中心。(3)区域内不同等级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显著,轻度干旱发生次数在春、夏季相对较多;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趋势相似,均易发生在冬季;特大干旱发生次数在春季居多;黄土高原北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低且易发生干旱。(4)随着干旱等级的增加,黄土高原形成暴雨及以上(包括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发生频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即干旱等级由轻度-中度-严重干旱的发展过程中,暴雨及以上发生频率呈减小趋势,当干旱发展成为特大干旱后,暴雨及以上发生频率反而呈增加趋势,换言之,长时间的干旱发生后更易形成暴雨。随着干旱发生次数的增加,高强度降水有所增加。(5)林分平均木及优势木油松径向生长均与当年春季轻度干旱发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前一年夏季轻度干旱发生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当年春季轻度干旱和前一年夏季轻度干旱均抑制油松径向生长,且夏季轻度干旱对油松翌年径向生长的影响更大。(6)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干旱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增加,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油松林干旱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