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空气状态及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烟叶烘烤设备为密集烤房,供试材料为烤烟品种G80,测定了密集烤房空载和烘烤过程中的风温、风速、风压及温、湿度状况与气流规律;测定了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1 密集烤房空载时,风温、风速、风压比较均匀;在烘烤过程中,则随着装烟方法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当烟叶进行挂竿烘烤,或制作装烟篮固定烟叶,进行篮式散叶烘烤时,烤房升温灵敏,排湿顺畅。烘烤工艺能根据烟叶烘烤特性所要求曲线运行;当烟叶有序堆放,进行完全散叶烘烤时,在变黄期和定色期,由于烟叶脱水塌架,全部倒伏,气流受阻,升温不灵,排湿不顺,烘烤工艺较难根据烟叶烘烤特性所要求曲线运行,影响了烟叶烘烤质量。 2 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是:α-淀粉酶的活性在挂竿烘烤和篮式散叶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α-淀粉酶活性在两种烘烤方法中都出现了3个高峰;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分别在烘烤开始后的12小时、36小时和60小时左右出现高峰。 β-淀粉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峰,在挂竿烘烤和篮式散叶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也相同,分别在开始烘烤后的36小时左右和48小时~72小时之间达到两个高峰;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在两种烘烤方法中酶活性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规律。 总淀粉酶的活性在两种不同装烟方式烘烤处理中的变化规律也相似;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也呈现相同的规律,在开始烘烤后的36小时、60小时达到两个高峰,在60小时~72小时后总淀粉酶的活性下降。 3 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是:在两种不同装烟方式烘烤处理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开始时活性较低,在开始烘烤后的
其他文献
甘蔗梢腐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真菌性病害,其病原真菌为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构建了这两个
以已转入抗虫BT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杂交稻亲本:Bpi9、C60、C461、C384、C659、R207、M86、9311、双价M86、科丰6号、160以及杂交组合Ⅱ优838等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转基因
本试验以玉米杂交种正红505和普通地膜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A因素为地膜覆盖,设置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地膜;B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置垄作垄播、平作、垄作沟播。研究垄作
远缘杂交是植物遗传学基础研究和育种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至今已在远缘杂种中报道了染色体加倍、不减数配子形成、染色体消除和亲本染色体组分开等特异染色体行为。本研究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和基于AFLP(Amplified fragment Iength polymorphism)的多态性分析,研究芸苔属二倍体种白菜(Bra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