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引语的语用翻译策略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语,作为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指引自其他书籍或文章的语句或段落,其使用在各类写作尤其是新闻报道、致辞类文章中较为常见,而引语的文本功能则因作者的语用意图而定。引经据典,对作者来说可以是信手拈来,但对译者来说,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译者不仅要传达引语的具体内容,更要恰当地体现原作者引用的语用目的。引语的语用目的,是语篇作者为了保持自己作品的连贯性,借此达到讽刺,劝导,逗趣等目的的一个操作过程。作者的引用目的也往往分为很多层次,从言语交际层面,作者或是引经据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是有意违反语言常规、正话反说来讽刺世事,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是为了敏感话题不便说出自己的立场,借引用让自己“隐身”。引用语的使用甚至能为我们取得意想不到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目的。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引语不仅承载着传递原文信息的功能,有些引语还具有独特的文化或审美功能。引语翻译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使目的语受众对相关引语译文有语用功能等效上的理解与接受。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对双语语言文化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或对这些引语的功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很难实现原文和译文的语用功能对等。在本翻译评注中,作者首先就语用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从代表人物、中心思想、主要学术作品和明确定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语用学是推断语言在语境中意义的学问,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语用翻译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或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打破原文的束缚,变洋为土;或是以强调原文精髓为目的,力求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为读者增长见识。在翻译实践中,很难明确区分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这两种等效,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求得哪种等效,只需在考虑原著的“语用用意”的基础上,兼顾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思索目的语的使用。其次,作者也就国内的引语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长期以来,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引语常常因其所占篇幅小,相对零散而未受到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充分关注。本文作者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引语翻译研究多聚焦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上,编纂的相关工具书也多为汉译英词典,提出的很多翻译方法诸如“形式保留和形式转换”、“形式对应和形式变通”、“归化与异化”等也比较笼统,并且并未自成体系。因此,笔者认为英语引语的汉译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次翻译实践项目的源语语篇节选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食物——早期现代食物和戏剧》一书中的第二章。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其最大的写作特色在于书中使用了为数众多的古书引语、药典引语和莎士比亚戏剧的穿插引用。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文中引语的处理成为该书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翻译过程中,单纯采用直译的方式只能传递引语的字面信息,却无法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克服其中的文化异质性,甚至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引语作为一种话语方式,作者自然有其语用深意。因此,引语翻译的语用策略值得探究。本论文从Food of Shakespeare—Early Modern Dietaries and the Play一书中引语翻译的具体实践出发,以引语的引用形式和内容角度为依据,将原文中的引语划分为五类,并对这五种引语的语用目的进行分析,总结出引语信息传递、文化载体和艺术审美三大基本功能并进行了具体阐释。最后,以语用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不同类别引语的语用翻译策略,针对信息传递功能提出直译和编译两种方法,针对文化载体功能提出直译加注释和意译两种方法,针对艺术审美功能提出意译和借用两种方法。本文作者认为,引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语用功能,对于不同语用功能的引语,译者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语用等效。
其他文献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1]。由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临床上患者多求助于中医治疗。2009-12—20
介绍了在棒材冷床上料液压同步控制的几种方法。阐述了三种设计方案的控制原理和特点,对方案的技术性能做了详细对比。最后总结出最佳的控制方式,根据工程的实践经验,对冷床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为了使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法规,大量的汉语法律文本需要翻译成英语。另一方面,将国外法律文
<正>2009-03—2011-06,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4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
<正>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中国国际化城市发展升级的背后,位于城市的各类高等院校持续提供着人才、智力,乃至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和实践等多方位的支持。在国家"一带一
  媒介融合时代,电子游戏化的电影和电影化的电子游戏屡见不鲜。媒介融合诞生了新的场域,全新的“电影-电子游戏”吸收电影和电子游戏各自媒介经验的感性吸引力,从而形成了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