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发行实施的是核准制,核准制使得上市程序复杂而又困难,因此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是极为珍贵的。许多上市公司在被实施特别处理(ST)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壳资源,而这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损益,在性质上具有非正常性,在频率上具有非经常性。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缺少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规定,而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界定和披露的要求也不完善,同时2012年退市制度修订后,废除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这一重要的摘帽条件,这些都使得非经常性损益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有力工具。利润操控严重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判断,使一些劣质ST公司长期存在于股票市场中,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学者们已经以沪深股市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利润操控这一现象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然而很少有学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行为。本文通过总结一汽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原因和后果,以一个侧面揭示出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和ST制度的缺陷,同时也说明了这种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危害。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研究方面,回顾了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利润操控的动机和后果,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以及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手段进行了阐述。在案例分析上,以一汽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介绍了一汽夏利的股权结构和经营情况,对其各年利润情况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汽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四种手段:转让非流动资产,摊销政府补助递延收益,转回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以及利用其他营业外收支。重点分析了一汽夏利操控利润的原因以及选择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原因,从多个角度解释一汽夏利成功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利润操控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多种后果。最后得出本案例研究的结论,并从制度和监管的角度给出建议,以减少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行为。本文框架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收集整理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总结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主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及其有关规定进行了解释,然后介绍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动机和手段,并对相关支持理论进行了诠释。第三部分为案例介绍。该部分对一汽夏利的股权结构和经营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公司各年的利润情况,并对其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具体手段进行了详尽说明。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了一汽夏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原因和后果。首先分析一汽夏利操控利润的动机,然后分析它选择非经常性损益来操控利润的原因,最后从法规、政府、企业、审计等多种层面分析它成功实施利润操控的原因,并指出了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第五部分为案例结论与启示。通过前文的分析,在本章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在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针对的是沪深股市上某一行业的企业,很少有选择一家典型公司进行深入分析的。本文选取一汽夏利作为案例公司进行研究,丰富了有关企业利润操控的研究文献。(2)在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主要局限于实证性研究,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的原因和后果,可以为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和退市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