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程文化构建的调查与反思——以M校为中心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meKin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揭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透过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己之见,以期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合理构建提供启示。  论文首先从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概念入手,然后基于概念和基本构成的界定,采用集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为一体的综合调查形式,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M中学的英语课程文化构建现状,分别以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三个组成要素为单位,进行分类记录。同时伴随田野调查的问卷调查分别安排在田野调查前期和后期,前期作为引导和发现问题的手段,后期作为对田野调查不完整叙述的补充。量化的数据调查结果与田野调查的文字叙述相结合,突出调查的针对性,增强调查的可信度。最后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理论构想和践行策略。  本研究认为英语课程文化是课程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课程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时具有英语学科的语言性特征。基于所作调查不难看出,现今的中学英语课程文化更多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学校对英语课程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感知意识;英语教师对课程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对构建英语课程文化和规划职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学生对英语语言交流持消极态度,也缺乏构建英语课程文化的自觉性。由此折射出的英语课程文化呈现出语言工具化和课程主体被动化的特点。因此要科学构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必须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最终达到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觉的关键是基于文化管理的视野确立“语言生态-主体自觉”新型构建观。这一新型构建观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看教育,创造生动的课程文化品质,塑造生态课程;尊重人的本性,构建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变教师和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增强课程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激发其自省意识。  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不少中学将会不断改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情感纽带,把握生态语言课程的真谛,将课程主体的文化自觉纳入课程构建的体系中来,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共同构建、生态构建、科学构建。
其他文献
健身气功与瑜伽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传统健身术,在二千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之际,二者便开始交流借鉴;健身气功站点与瑜伽俱乐部又同属于群众健身的社会性体育组织
目的:以三名人格中消极因素较为严重且均有改变自己人格意愿的情况下对三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旨在研究人格的核心是否与潜意识成份有关,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于大学生的人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际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及知识管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从生态学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着理性
自我调控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促进行为发展和社会适应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儿童自我调控的理
博物馆文化经历了公共化、社会化过程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实物藏品解读的困难,普通公众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受到局限。面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