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揭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透过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己之见,以期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合理构建提供启示。 论文首先从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概念入手,然后基于概念和基本构成的界定,采用集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为一体的综合调查形式,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M中学的英语课程文化构建现状,分别以中学英语课程文化的三个组成要素为单位,进行分类记录。同时伴随田野调查的问卷调查分别安排在田野调查前期和后期,前期作为引导和发现问题的手段,后期作为对田野调查不完整叙述的补充。量化的数据调查结果与田野调查的文字叙述相结合,突出调查的针对性,增强调查的可信度。最后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理论构想和践行策略。 本研究认为英语课程文化是课程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课程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时具有英语学科的语言性特征。基于所作调查不难看出,现今的中学英语课程文化更多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学校对英语课程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感知意识;英语教师对课程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对构建英语课程文化和规划职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学生对英语语言交流持消极态度,也缺乏构建英语课程文化的自觉性。由此折射出的英语课程文化呈现出语言工具化和课程主体被动化的特点。因此要科学构建中学英语课程文化,必须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最终达到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觉的关键是基于文化管理的视野确立“语言生态-主体自觉”新型构建观。这一新型构建观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看教育,创造生动的课程文化品质,塑造生态课程;尊重人的本性,构建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变教师和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增强课程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激发其自省意识。 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不少中学将会不断改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情感纽带,把握生态语言课程的真谛,将课程主体的文化自觉纳入课程构建的体系中来,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共同构建、生态构建、科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