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叫停小产权房,总建筑面积已超7.6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也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小产权房并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小产权房问题也应牵扯多方利益而愈加复杂。小产权房普遍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审视的视角就不应只停留在现有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上了。小产权房与一般商品房由于土地制度产生价格差异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而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低的小产权房,所谓“大”与“小”产权正是差在土地的产权问题当中。因此,我们试图透过商品房与小产权房在市场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价格的现象,研究小产权房建房行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小产权房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分为两类:土地资源与非土地资源,因而研究小产权房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分为对土地资源的效率研究和对非土地资源的效率研究。假定商品房与小产权房对非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相同的,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小产权房对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我们将从另一个视角——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比较小产权房与一般商品房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首先通过建立三个决策者的超边际模型证明完全分工的生产效率高于非完全分工的生产效率;其次,从各自开发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方式,证明小产权房与商品房对土地的使用方式分别属于完全分工结构和非完全分工结构;最后,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小产权房对土地的使用效率高于—般商品房对土地的使用效率。接着,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小产权房现状的实际调研,发现成都市小产权房价格是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的30%—50%。更进一步地,建立Hedonic实证模型,通过去除其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发现小产权属性对住宅价格影响明显,且成反向变化。这表明,在市场机制下,价格负反馈机制必然会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最终达到价格的一致和市场的均衡。这也再次证明,非完全分工结构会向完全分工的结构演进,从而达到一般均衡,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因此,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体系,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