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礼学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经学的复兴,以礼学的兴起发其先声。清初诸大儒惩于晚明王学的流弊,倡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之说,且在此学术潮流的蕴育下,致力于兴复礼学的努力。孙奇逢、陆世仪、顾炎武、张尔歧、黄宗羲等大儒发其端绪,遂揭开一代礼学复兴的序幕。而作为后进文化代表的满洲贵族,当其入主中原之初,便遭遇到难以克服的历史矛盾。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对满汉文化的尖锐对立重新加以审视。在艰难的抉择中,清统治者逐渐意识到,高压统治固然可取得一时成效,却非久系人心之策,无视文化传统,只能导致社会的动荡。有鉴于此,清廷不仅对先进的汉文化趋于认同,而且对政治、文化政策等加以调整。官方意识形态的取向,不期然与知识界倡礼之风相契合,从而为礼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学术空间。以此为契机,研礼者踵继而起,续有兴作。礼学家倡为以礼经世的思想,自然对社会、学术走向甚有影响;而尤可注意者,清廷对礼制的制作和儒臣对礼学的探究,亦对社会由乱而治和礼学的复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清通礼》、《三礼义疏》的开馆,徐乾学、李光地、方苞、秦蕙田诸人礼学专著的结撰,便是其响应的积极成果。经此酝酿,三礼学愈研愈精,其成就亦越来越著。乾嘉以降,蔚为大观。而凌廷堪、阮元继顾炎武“经学即理学”之后所倡“以礼代理”说的揭出,更将此前礼学思想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一时间,说礼、研礼之风,成为潮流。此后,再经胡培翚 、曾国藩、陈澧和黄式三、以周父子的推阐发明,礼学愈益发皇;而陈澧、黄以周继顾炎武、凌廷堪、阮元之后,对“礼学即理学”思想的相继张扬,遂使一代礼学思想演进得一成功总结。而孙诒让《周礼正义》的成书,不仅比隆胡培翚《仪礼正义》、黄以周《礼书通故》、孙希旦《礼记集解》、朱彬《礼记训纂》,且使三礼学有一完整的总结。至此,三礼学完成了其在封建社会的演进历程。 当然,清初三礼学的复兴,并非仅局限于学术史意义。更有进者,它还对当时社会由乱而治,满汉文化由冲突到合流,以及整个社会思潮的转变,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所承载的政治文化功能,与所发挥的学术史意义,相互激荡,彼此融贯,为社会和学术的前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何以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依然沿着自己独特发展道路前进的文化根基所在。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采用学术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试图通过对清初礼学家及清廷文化政策间互动关系的探讨,进而董理清初三礼学在满汉文化由冲突到合流的演进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复兴,以至渐成规模的内在原因、思想特征与学术成果,亚总结其在清初社会由乱而治过程中所承载的政治文化功能,以及在知识界为学路向由理学向经学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学术作用。此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揭示礼学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功能,而且对当代精神文明的塑造亦有着现实性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的班级文化研究成果,多数以理论阐释为主,对班级文化的生成过程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立足班级文化的生成过程,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深入班级文化生成的实际情境,参与班级
研究了具有不同析出相含量的AZ91D挤压镁合金在拉伸变形中出现的Portevin-Le Chatelier(PLC)现象,讨论了析出相对其产生PLC效应的影响规律,指出AZ91D挤压镁合金产生PLC效应的微
<正>一、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一)食品设备与环境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
给水管网漏损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漏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给供水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供水行业的漏损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合美术特色学校学生德育状况,提出了在审美的角度下对在美术特色学校探索“以美育德”德育模式的实践思考,试图以此提高美术特色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论文的绪论部分阐
体育教学的改革对小学体育非常重要,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身负培养新一代祖国花朵的重任,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断创新改革,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对新时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语文吟诵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实践教学从三方面阐述了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即把握吟诵规律;活跃吟诵课堂;进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