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中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民群体一直是大众媒体关注的对象,市民群体的形象塑造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媒介有着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像作用,大众媒体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所呈现的市民形象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以都市报《新安晚报》为样本,分析大众媒体中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随着社会环境与媒体自身的变化,市民作为一个群体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扩展。不断有新的阶层跨入市民群体。由于这种变化,本文也将探讨一下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发展状况。本文对样本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新安晚报》中呈现的合肥市民形象进行描述和探索,尽量展现合肥市民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发展趋势,对这种变化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本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新安晚报》中的合肥市民形象。主要分析的类目有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倾向,报道主角,报道主题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以2000年为转折点对1993年到2000年期间《新安晚报》上的报道与2000年到2011年期间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来探索合肥市民媒介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对合肥市民群体的媒介形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其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第五部分是对整个分析的结论做一个总结。通过分析发现整体的合肥市民在媒介中所呈现的形象呈现一种消极负面的倾向,合肥市民作为整体形象而被呈现的时,很少看到合肥市民群体积极向上的风貌,而遭受不幸的,需要人们同情和帮助进行违法违规犯罪活动的市民个体形象被放大。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的阶层的出现,合肥市民的呈现也出现主体多样化,媒介形象的呈现从冲突事件向生活状态延伸。对于外来打工者群体的从“边缘群体”向“新市民”转变。同时在媒介形象塑造方面媒体开始肩负加速新群体融合到城市群体的社会任务。对于市民媒介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媒介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巨变,新阶层的涌现推动这种变化,同时都市报媒介自身向主流媒体发展的定位转变从媒介自身来推动这种变化。在市民媒介形象变化的呈现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大众媒体作为社会环境中强大的传播者要树立以市民为中心的责任意识,多角度为市民树立议题,同时提高媒介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更多承担起媒介的社会责任,把握向主流媒体转变的机遇,通过塑造客观,公正,积极的媒介形象来影响市民群体的行为向积极方面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不仅仅是幼儿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采用有效策略,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
时代的进步,信息产品的多样化,世界范围内的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因特网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信息最齐全的多媒体信息
<正>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
白细胞对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作用张久亮,史载祥(中医心肾科)白细胞(主要指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是机体的防御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内各种原因所致的炎性反应,清除异己物质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工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将特种加工和传统加工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加工方法逐步引起重视。作为新兴光整加工方法,电化学砂
在中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生源质量较差的现实,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是每一个中职班主任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从中职班级中存在
本文以生物教学中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为例 ,探讨了合作学习的实施及其意义 ,阐述了合作精神的培养途径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愈加频繁,竞争也愈加激烈。“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经济的产生及其影响力不
<正>为落实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规划(2015—2019年),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2015年党和国家及人民政协的中心工作,制定2015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中
建国之后,出于对婚姻自由的保护和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摒弃,国家颁行的两部婚姻法和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均未对婚约彩礼进行明文规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行实施《最高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