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尝试、探索为国有企业解困到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从2006年开始实施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创新,二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聚集社会闲置资金,推动经济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扩大财政收入以及社会进步等众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作为新兴转轨的资本市场之一,既不能照搬国外成熟的市场经验,又得摸索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2006年5月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响应国务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号召,出台并实施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定向增发首次作为我国股权再融资形式之一,被引入资本市场。在我国特殊制度的安排下,定向增发这种在全流通背景下借鉴境外市场经验引入的证券发行制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追捧,其融资规模远远超过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可转换债券等股权再融资方式。本文针对近年来定向增发热这一现象,欲在介绍定向增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定向增发做一系统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实证研究分析,并辅以首例农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剖析,以验证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是否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在丰富定向增发融资理论的同时,为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及投资者参与股权再融资提供新的启示,并且为定向增发相关政策的具体改进和规范提供一定的方向和依据。本文创新性工作及形成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在对定向增发短期宣告效应的研究中,同时选择了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和定向增发实施公告日做为事件基准日,对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定向增发存在正的短期宣告效应。第二,由于定向增发是2006年5月以后开始实行的股权再融资新政,前期文献研究定向增发的长期效应时间跨度及样本可能受限。本文在保证时间期限和样本数量的基础上,从短期宣告效应到长期融资效应,对定向增发融资效应做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存在正的短期宣告效应,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定向增发绩效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第三,本文用法与金融理论解释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落实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有利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控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障中小股东利益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