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方式都是依靠牺牲环境资源和低廉劳动力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约束,资源优势和人口红利已经褪去,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高效增长。数字技术的出现无疑给企业和政府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我国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出要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强调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一直以来,工业产业都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的创新效应能够帮助工业产业快速提高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重构生产组织结构、提升工业产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实现利用数字技术为重器、以“数据”要素为依托、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增长方式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以传统资源为生产要素的工业时代已经过去,以“数据”要素为依托的工业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之下,理解和分析数字技术应用与工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劳动生产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关于数字技术应用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文献并不是十分丰富,且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数字技术定义阐述、界定和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对于数字技术应用与劳动生产率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将焦点放在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生产率表现,丰富了数字技术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研究视角。首先,本文对数字技术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相关理论与衡量指标的测算方式进行梳理,理论分析判断数字技术应用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共提出三个假设,即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途径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其次,对我国数字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工业劳动生产率表现进行了现状分析;再次,运用面板模型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工业劳动生产率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1)数字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在利用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稳健性检验时,其正向影响依旧显著;(2)数字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该假设通过了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另一方面实证显示产业结构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工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具有遮掩效应,本文对出现遮掩效应的可能性原因做了进一步讨论;(3)进行分样本回归后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作用会因为数字化程度的高低有所不同,对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另外,数字技术应用对东、中、西各地区的影响也不一样,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由于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更加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西部地区由于数字基础较差,作用提升的边际效应影响更大。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对于如何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促进经济更好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佳市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科学分析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全年的经济工作,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
在当前各高校不断扩招以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当前形势的要求,以社会和人们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和专业型人才成为了
10月19-22日,第二十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圆满举行。在为期四天,4万平米的六大展馆里,汇聚了来自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中国大陆
与其他省级党报的版面构成类似.《黑龙江日报》的文化新闻和体育新闻这样两项不同的内容并不构成分别的独立版面,而是被集中到一个版面“文体新闻”之中。这种构成既是基于现有
本论文致力于通过智能终端在初中英语家庭作业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对初中生在英语家庭作业中使用智能终端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智能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智能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智能终端在家庭中的使用已经广泛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智能终端的使用得以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智能终端辅助其完成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也借助智能终端辅导
我国有13亿人口,残疾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标志着残疾人是我国人口不可忽视的基础力量,同时残疾人也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格外关心的